新浪财经

翰宇药业董事、副总裁杨笛:中外创新药产业存在内因、外因两方面差异

华夏时报

关注

5月16日下午,首届华夏大健康产业ESG发展大会暨2024“蒲公英指数”报告发布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大会为第88届药交会分论坛之一,以“追寻新质生产力·聚焦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华夏时报社华夏大健康研究院和国药励展共同主办。

在“如何用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创新药领域的热门话题展开了讨论。

翰宇药业已成立近30年,始终专注于多肽药物领域。产品覆盖多肽创新药、高壁垒多肽仿制药,以及多肽原料药。发展至今,公司已经打通了多肽药物上中下游垂直产业链,确保了从原料到药品的全链条控制。近些年来,GLP-1/GIP为靶点的多肽药物全球需求激增,公司出口业务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期。未来,翰宇药业也将持续创新,成为多肽行业领跑者。”翰宇药业董事、副总裁杨笛首先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

谈到“国内创新药产业链与海外的差异”,杨笛表示,创新药产业存在着外因和内因两方面的差异。

从外因角度,杨笛着重谈了不同国家在支付端上的差异。有些国家以商业保险为主,中国则主要是以国家医保支付为主。所以,从“谁掏腰包”这一源头问题上两者存在本质不同。在商业保险为主的环境下,创新药的定价是市场化行为,也正因如此,大部分原创新药会优先考虑到有更高市场定价权的区域申请上市。

杨笛进一步分析称,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巨大。几十年来,计算能力遵循摩尔定律(Moore’s Law)。而创新药物开发则是遵循着反向摩尔定律(“Eroom’s Law”,Moore’s Law倒着拼写),这也揭示了药物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即新药研发的成本和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指数级增长的趋势。对药企来说,一款新药的面世有一半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了临床试验上,这些试验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研发的高投入和定价上的矛盾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在内因方面,杨笛强调立项和定期回顾很关键,在进行创新药项目评估时,杨笛认为应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依从性四个维度进行评估,并且定期回顾市场变化,以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谈到“如何加速创新药的商业化进程”时,杨笛认为明确社会分工十分重要,一款创新药从发现机会(立项),到最终成为商品(有市场价值的药品),不是任何一家药企自己就能全部完成的。比如说,Biotech 和 Big Pharma 就应各司其职,做好各自擅长的事情,Biotech做好从0到1的源头创新,然后寻找与 Big Pharma 的合作机会;Big Pharma 通过整合内外资源,须考虑药品未来经济效益、商业化,以及产业链打造等方面。与此同时,相关的政策支持跟上,助力创新药产业高速发展。

见习编辑:邓舟羽 主编:陈岩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