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ETF加速扩容规模三年翻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爱买什么?

第一财经

关注

个人投资者持有ETF规模比例已经过半。

从1.26万亿元到2.5万亿元,ETF规模几近翻倍只用了三年。近年来,随着A股市场的持续波动,资金持续从主动权益基金往ETF市场转移,加上基金公司的持续发力,ETF市场迎来高速发展,去年的净流入额是两年前(2021年)的十倍。

其中,宽基ETF成为资金逆势流入的主力,去年净流入3195.16亿元,占全年净流入额的比重达到64%。ETF产品在大规模资金流入背后,个人投资者正在加速配置ETF产品。以深市ETF市场为例,个人投资者持有ETF规模比例已经过半。

就股票型ETF的持有偏好而言,机构投资者青睐宽基ETF,而个人投资者则持有行业主题ETF(即跟踪行业指数和主题指数的ETF)持有比例最高,主要包括医疗医药、证券公司、芯片半导体等三大行业和主题。

宽基ETF备受青睐

近年来,ETF工具化属性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资金持续从主动权益基金往ETF转移。据深交所发布的《ETF投资交易白皮书(2023年)》(下称“白皮书”)显示,非货币ETF市场已连续三年实现资金净流入,且流入额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非货币ETF市场最近三年的全年净流入的资金分别为502.88亿元、3111.76亿元、5696.76亿元。从去年资金流向来看,这主要来自股票型ETF的贡献,其中宽基ETF成为资金流入的主力,占全年净流入额的比重达到64%。

就产品而言,作为资金逆势布局大盘蓝筹和科技成长板块的重要工具,以沪深300、科创50、创业板ETF为代表的宽基ETF成为投资者的抄底利器,得到了大幅增持。如在去年资金流入最多的ETF分别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三者的全年资金净流入为669.06亿元、521.75亿元、346.73亿元。

而在行业主题ETF方面,增量资金则主要集中在科技和医药两个赛道。由于两个赛道在2023年经历了较大回调,带动相应的行业主题ETF吸引资金持续流入。如中证医疗、300医药指数去年跌幅分别为24.25%、14.41%,而跟踪这两大指数的ETF产品均流入超过百亿元。

此外,跨境股票ETF主要集中于跟踪港股市场的恒生互联网ETF、恒生科技ETF以及恒生医疗ETF,经历了港股市场过去三年持续走弱,港股主要指数的估值回归至历史较低位置,因此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

今年以来,ETF“吸金”这一趋势仍在继续。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ETF全市场自年初以来合计净流入3172.01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527.59亿元的净流入,增加了5倍有余。

其中,沪深300相关ETF的资金净流入已经超过2531亿元,如最“吸金”的易方达沪深300ETF净流入超过800亿元。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也是类似情况,资金净流入均在500亿元以上。

配置属性获认可

资金加速进场的背后,是个人投资者在加大对ETF产品配置,这是由股票投资者和主动基金投资者逐步转化而来。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深市ETF持有人数量已达328万(未穿透联接基金),较2022年年底增长16%,较2018年底增长6.5倍。

以穿透联接基金的持有结构进行计算,截至2023年底,ETF持有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从ETF持有规模来看,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合计为10605.26亿元,占比50.87%,较上年底提升1.48%;其中直接持有非货币型ETF规模合计为7007.60亿元,较上年底提升5.39%。

从标的资产类别来看,个人投资者在以黄金ETF为代表的商品型ETF中占比高,占比达73.83%,体现了权益市场波动过程中对抗风险属性资产的追求。而今年以来,金价仍受到场内外各方投资者的关注,14只黄金主题的商品型ETF年内“吸金”121.78亿元。

而机构投资者会更加青睐宽基ETF。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机构投资者对宽基ETF的持有规模合计4476.77亿元,占比53.01%。如去年下半年,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汇金”)就大手笔买入易方达沪深300ETF超过61.46亿份,今年一季度再度增持了该产品457.06亿份。

整体而言,在产品的工具化属性逐步得到认可的背景下,ETF市场的成交活跃度正不断提升,尤其是行业分布相对分散的宽基指数产品。数据显示,ETF去年总成交额为27.58万亿元,同比增加4.67亿元;其中,宽基ETF年成交额达5.84万亿元,超过了行业主题ETF的4.87万亿元。

以规模最大的沪深300ETF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全市场共有22只沪深300ETF,合计规模约为5772亿元。在这之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ETF等三只产品的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华夏沪深300ETF则距离关口仅一步之遥(990.13亿元)。

种种数据显示,以沪深300ETF为代表的宽基指数成为了更多投资者的选择,同时也成为基金公司规模增长的重要来源。记者注意到,富国基金选择加入这一赛道。5月17日,富国沪深300ETF提前结束募集。

公告显示,富国沪深300ETF的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这一费率跟踪沪深300指数相关ETF中最低的一档。在存量产品中,已有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等7家公司旗下产品打出了“降费牌”。

事实上,这也是公募抢筹ETF市场的手段之一,自去年9月以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进行了降费操作。据第一财经统计,目前管理费率在0.15%最低一档的股票型ETF产品数量已达到104只,占股票型ETF总量的13.54%。

“ETF市场目前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华东某权益大厂的一位基金经理与记者交流时表示,ETF产品数量越多,可供投资者使用的基础“模块”越丰富,最终能够构建的投资组合数量就可以实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其中每个ETF产品的潜在价值也都会有所提升。

在他看来,良性竞争的过程中可以为市场提供大批优质的产品。即使是存量产品,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例如部分优质赛道目前所对应的ETF产品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弱,作为配置工具存在容量有限的问题。

截至5月17日,以基金成立日计算,今年以来共有63只ETF产品成立,发行份额合计达377.23。与此同时,目前还有11只ETF正处于发行过程中,如红利低波、黄金、油气、芯片等方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