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科普|不要让肿瘤伤了你的心

东方网

关注

在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无疑是两大关注焦点,都涉及巨大的人口基数。根据统计,美国目前约有1500万人患有心血管疾病,1400万人有肿瘤史,而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为千分之三,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则有3.3亿之多。这两类疾病不仅在数量上占据巨大比例,同时也是导致死亡的前两位病因。看似没有关系的两类疾病,实际上相互影响、沆瀣一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心血管疾病与肿瘤之间的联系日益明显,催生出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肿瘤心脏病学。

一、肿瘤心脏病学的概念

肿瘤心脏病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它关注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与肿瘤患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治疗策略。肿瘤心脏病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心血管疾病患者又患肿瘤的、肿瘤患者和因肿瘤治疗而面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以及肿瘤患者及其幸存者又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与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常被称为心脏毒性。心脏毒性一词所包含的意义不仅包括心力衰竭,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肺动脉高压、心包疾病、瓣膜疾病、外周血管疾病以及动静脉栓塞。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但是藏在肿瘤背后的心血管疾病往往给肿瘤患者致命一击,防不胜防。

首先,传统的化疗、放疗以及现代的靶向治疗等手段虽然能够有效对抗肿瘤,但同时也可能对心脏造成伤害。例如,某些抗癌药物可以导致高血压、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此外,肿瘤患者的个体差异、基础心血管状况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等都会影响心脏毒性的发生和程度。很多肿瘤患者经过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手段,肿瘤病灶得到有效抑制,但因为肿瘤治疗带来的心脏毒性,导致患者抗肿瘤治疗的中断或治疗方案改变等,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从而陷入到两难的困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脏毒性类型及其潜在影响:

1. 高血压:某些抗癌药物,尤其是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和多激酶抑制剂,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压未经控制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增加脑血管事件、心衰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2. 心力衰竭:包括一些蒽环类化疗药物(如多柔比星)和某些靶向治疗药物,它们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引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风险。

3. 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血供的血管,化疗和放疗可能对冠状动脉造成损伤,导致动脉硬化加速或动脉内膜受损,进而引起心肌缺血,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

4. 心律失常:某些抗肿瘤药物可能干扰心脏的电传导,导致心电生理功能紊乱,引发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不仅可能威胁生命,还可能限制使用某些高效抗癌药物的使用,导致抗癌治疗的中断。

5. 外周血管疾病:与冠状动脉受损机制相似,患者在接受某些抗肿瘤治疗后可能出现外周血管功能受损,例如血管炎症、血栓形成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外周血管的供血,甚至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其次,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不仅在治疗上存在交叉,它们在病因学上也有不少共通之处。吸烟、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都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同时,原本就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中新发现恶性肿瘤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这些患者面临的治疗选择尤为复杂,需要在心脏病和肿瘤治疗之间找到平衡。肿瘤心脏病学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它要求医生们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再次,心脏罹患恶性肿瘤虽然不是常见病,但也需要重视,一旦发生也会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二、重在早期监测和预防

抗肿瘤治疗的心脏毒性需要被格外重视,因为它可能对癌症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有效的早期预防和监测策略是关键,以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血管风险。目前,很多临床研究已经对肿瘤放化疗造成的心脏损伤有了较为明确的结果。例如乳腺癌患者普遍应用的蒽环类化疗药物,会让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现心功能损害,而且这样的心肌损害有时是无法逆转的,使得心血管相关疾病死亡率增加8倍,往往这些患者最后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不是肿瘤本身。如果没有很好的早期预防机制,不能及时发现、控制肿瘤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等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后果将不堪设想。一些常见的预防和监测措施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体检、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标志物等等。

三、肿瘤患者的心血管健康预防和管理

1. 多学科团队合作:目前对于肿瘤患者,如果化、放疗引起心肌损伤,或者心血管患者突然发现恶性肿瘤,很多治疗上存在矛盾,可能就会让患者出现“治疗停滞”的状态。因为这些病变的诊治,不仅仅要针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力衰竭本身,而且一定要密切结合患者的肿瘤治疗史,要对不同化疗、靶向药物的特点和机制了然在胸,才能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这无论对于肿瘤科医生,还是对于心血管医生,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均开设了肿瘤心脏病学MDT,让这些以往“找不到组织”的患者终于拨云见日。心脏病学家、肿瘤学家、药理学家应密切合作,以确保患者接受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监控和管理潜在的心脏毒性。

2. 全面评估治疗风险:在开始肿瘤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状况的全面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体检、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3. 生活方式的调整:癌症和心脏病多数都是建立在不良生活方式基础之上。患者自己要做好长期的健康管理,推荐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以减少心脏毒性的风险。饮食中减少食盐摄入,增加蔬果类、海鱼和谷物,可明显降低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体重超标也是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4. 健康监测:肿瘤患者无论是否发生了心脏问题,都应该做好健康监测。监测“三高”-血压、血糖、血脂,因为这三类指标都与心脏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还有对于心电图、心超、心肌标志物等指标的监测也非常重要。

5. 药物干预: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预先使用心脏保护药物,如β阻滞剂、ACE抑制剂等,以预防心脏毒性的发生,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患者至门诊遵医嘱执行。

最后,肿瘤患者在完成治疗后,可能会面临长期的心血管健康问题。因此,肿瘤心脏病学不仅关注治疗期间的心脏保护,也关注患者的长期心血管健康。长期心脏监控、定期心血管评估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是为这些患者提供全面护理的关键部分。

作者:马元吉 程蕾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内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