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科普|孕期血糖难控制?正确用药很关键!

东方网

关注

李女士,30岁,喜怀二胎,但是孕11周就遇上了一个难题,经过糖耐量检测,结合病史回顾,确诊“糖尿病合并妊娠”(问题1出现了!)。原来,早在6年前第一胎期间,李女士就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随访血压正常、血糖临界,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个月后自行停药,期间未做血糖监测。本次确诊糖尿病合并妊娠后住院治疗,经过饮食、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达标,餐前最高5.9mmol/L,餐后最高9.6mmol/L,医嘱开具胰岛素治疗(问题2),李女士拒绝用药,担心胰岛素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问题3)……后因反复血糖控制不佳,李女士在医师和药师的多次解释后,逐步加药,使用地特胰岛素睡前、联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问题4),血糖终于稳定。3周后,医生考虑李女士存在子痫前期的风险,加用阿司匹林治疗,次日中餐后血糖4.3mmol/L(问题5),自觉近一周饥饿感明显,自行停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结果血糖又开始“仰卧起坐”,最终经过医生的耐心指导和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下,重新调整用药,孕39周顺利分娩。

这个看起来有一点复杂的案例,体现了高糖妈妈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

问题1为什么妊娠期间会发生血糖异常?什么是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期血糖代谢呈现特有的规律:孕早中期,由于胎儿发育需求、母体肾脏生理改变、雌孕激素水平的增加等,会使母体血糖降低,但孕中晚期,随着体内拮抗胰岛素样物质逐渐增加,血糖又会有所升高;产后随着胎儿娩出,胰岛素拮抗样物质减少,血糖恢复正常。但母体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尤其是中晚孕期,会导致母体不能代偿这一变化,从而表现为血糖的异常升高。

如果妊娠前没有出现过血糖异常,则称之为妊娠期糖尿病,相反,如果在孕前糖尿病的基础上怀孕,则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李女士第一胎期间首次检查血糖异常,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血糖持续升高,因此二胎期间的诊断就变成了糖尿病合并妊娠。

问题2 孕期血糖控制目标是多少?

根据我国2022版《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是餐前及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h≤6.7mmol/L,避免夜间血糖<3.3mmol/L;妊娠期无低血糖风险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在6% 以内为最佳,若有低血糖倾向,可适当放宽至7%以内。血糖管理涉及血糖监测、营养指导、运动管理、健康教育、药物治疗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糖管理五驾马车。妊娠期高血糖孕妇经饮食治疗3-7d,空腹或餐前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标,或调整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摄入后血糖又超过孕期标准,需要加用药物治疗。李女士经过生活管理,餐前最高5.9mmol/L,餐后最高9.6mmol/L,符合用药的标准。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不能唯血糖论,治疗期间需要随访胎儿生长发育,关注母体有无并发症等。

问题3 胰岛素会不会产生依赖性,对胎儿安全么?

我们知道,人体可以通过胰腺胰岛的β细胞分泌天然胰岛素,能够调节葡萄糖、脂质、蛋白质等的代谢,在维持机体正常运转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胰岛素是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分子量大,加之胎盘胰岛素酶的影响,不会透过胎盘。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类药物,多是基于天然胰岛素的结构修饰或添加鱼精蛋白、锌离子等制成,同样不会透过胎盘,在正确使用药物的前提下,不会对胎儿产生副作用,因此,是妊娠期高血糖的首选治疗药物。相反,如果妊娠期病情及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可引起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母体酮症酸中毒、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危害!

问题4 哪些药物可以在妊娠使用、怎么使用呢?

如上所述,孕期高血糖首选胰岛素类药物治疗。临床在用的胰岛素品种和种类繁多,广为接受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其起效时间和维持作用时间,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胰岛素。我国指南推荐用药包括超短效胰岛素中的门冬胰岛素、短效的重组人胰岛素、中效的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长效的地特胰岛素等,在孕期应用广泛。根据孕妇血糖的动态监测结果,可以选择不同的给药方案。比如,经过饮食运动管理后,空腹或餐前高血糖高意味着基础胰岛素不足,可以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或早餐前+睡前中效胰岛素治疗;餐后血糖高,提示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补充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治疗;如果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则需要选择一种长效或中效胰岛素,联合多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来组合出击。简单来说,就是缺啥补啥,指哪打哪。

当然,也会有一些不能使用胰岛素的情况,比如孕妇强烈拒绝使用、无法安全注射胰岛素或难以负担胰岛素费用等,也可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我国指南推荐选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能够透过胎盘,但妊娠期应用的有效性和近期安全性与胰岛素近似,能够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增重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目前尚未发现二甲双胍对子代有明确的不良作用。但是使用二甲双胍前,务必要排除用药禁忌,如妊娠合并1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等。此外,对于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诱导排卵的患者,应在孕早期结束时停药。

问题5 李女士的低血糖反应与阿司匹林有关系么,还有其他药物会影响胰岛素降糖效果么?

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临床对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预防的重视,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愈加广泛。虽然机制尚不明确,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强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降低,联合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使用时,可能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效应。因此孕期如需联用,应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其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酒精等可能降低胰岛素用量,口服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利托君、生长激素等可能增加胰岛素用量。虽然有些药物不会在孕期常规使用或禁用,但当孕妇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先兆早产(利托君、地塞米松)、酒精成瘾(酗酒有害健康!酗酒有害健康!酗酒有害健康!)等情况时,都需要关注对血糖的影响。

最后,还有个隐藏的问题6,我们可以看出李女士对药物治疗比较排斥,担忧较多,也存在自行停药、调整剂量等经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依从性差。一个好的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需要良好的执行过程,需要医患的互相信任和支持。大部分情况下,听医生的话很重要,如果仍有顾虑,可以咨询高年资医生,咨询药学人员,多方确认,及时治疗,保证安全。

祝愿每一个孕妈妈都能安全、健康地度过孕期,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作者:庞艳玉 王靖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感控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