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财经分析】微生物蛋白赛道崭露头角 富祥药业加速推动万吨级微生物蛋白产业化

腾讯美股

关注

新华财经上海5月19日电(记者胡洁菲)近年来,在“大食物”观、合成生物学等政策和市场的利好驱动下,替代蛋白产业广受资本关注。

近日举行的首届全国微生物蛋白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大会上,富祥药业(300497.SZ)董事长包建华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替代蛋白的一种,微生物蛋白具有生产成本低、蛋白质含量丰富和风味口感接近动物肉等优势。目前公司已投建年产20万吨微生物蛋白及其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2万吨微生物蛋白。

政策、资本多重利好,微生物蛋白赛道引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介绍,微生物蛋白是通过特殊菌种发酵培养的方式获取的蛋白,能够利用更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蛋白。他认为,这有利于变革食品蛋白制造模式、实现高质量供给;提高蛋白制造效率、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保障食物供给安全。

“微生物蛋白作为生物发酵新的赛道和新的业态,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生物发酵新的增长引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于学军介绍说,近年来,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自主创新力显著增强。2023年,以生物发酵为代表的生物制造产业主要产品产值约3300亿元,同比增长约4.5%;出口量约736万吨,同比增长约12.7%。

数据显示,全球替代蛋白领域融资在2020年热度高涨,当年投资金额32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尽管2022年投融资市场整体遇冷、全球替代蛋白投资金额减少42%,但在亚太市场,2022年该领域投资金额达5.62亿美元,同比上升43%。

华创证券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食品饮料行业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董广阳也观察到,2021年以来全球资本对技术路线的偏好从植物基转向细胞培养和发酵蛋白。中国市场,2022年至今共9个投资过亿的项目,其中5个为发酵蛋白。

其中昌进生物兼具生物质发酵和精密发酵两大技术路线,完成5轮融资,已知金额的3轮累计融资额达2.95亿元。

作为行业该领域率先布局、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2023年度,富祥药业通过自主研发及国际合作,完成了镰刀菌发酵工艺制造微生物蛋白的产业化生产。包建华介绍,目前公司已建成1200吨微生物蛋白生产线,并已投入生产,年产2万吨蛋白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作为合成生物学及食品工业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微生物蛋白也受益于多重利好政策。如《“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研究功能重组蛋白等营养型食品的培养和制造技术;《“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此外,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合成生物学发展。

产业化、商业化问题仍待观察

作为新兴行业,微生物蛋白的产业化和商业化问题一直广受关注。

从国际上看,目前海外市场布局微生物蛋白赛道的主要有Quorn和Enough两家公司。

其中,Quorn成立于1985年,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利用发酵蛋白技术进行食品开发,最早上市的产品为健身蛋白粉,此后推出发酵蛋白“肉”汉堡,香肠、肉卷类产品,目前其产品矩阵全面覆盖肉糜类、整切肉类、海鲜类产品。

Enough定位为原料公司,为B端客户提供植物基肉类、海鲜和乳制品蛋白原料,2020年起陆续为英国大零售商马莎百货、联合利华旗下植物肉品牌、以色列细胞培养肉公司等大客户提供真菌蛋白原料。2022年公司在荷兰建立首个生产基地,年产量约为1万吨,计划2024年将年产量提升到6万吨。

董广阳认为,微生物蛋白在产业化、商业化领域的前景仍待观察。“植物基热”过后植物肉消费需求趋缓,目前对替代蛋白消费基础仍偏弱,主要以B2B2C模式进行市场推广,需持续进行消费者教育。

此外,研发工艺高度影响成本水平,企业商业化有待突破成本障碍。在发酵企业实验室选株、中试放大、商业化规模生产的阶段中,成本控制均为工业化生产的核心痛点。

对此,包建华介绍,富祥药业已分别与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江西师范大学涂宗财教授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微生物蛋白生产工艺优化、技术创新和下游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公司拥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菌株,不断巩固在微生物蛋白领域的领先地位。

记者了解到,近日,富祥药业已与香港绿客盟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上述合作协议涉及成立合资公司,合作研发和微生物蛋白供货等,两家合作方分别计划根据产品研发进度,三年内拟采购富祥微生物蛋白共计12000吨。

编辑:李一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