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乌海按下信用“修复键” 助力企业“纠错重生”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郝飚

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这是乌海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为显著的特征。但对失信行为惩处,乌海市并非“一刀切”,而是积极指导服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帮助企业重焕生机。

近日,因“年度报告报错”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乌海某公司,在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信用修复。“信用修复后,公司招投标、银行贷款都可以进行了。”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次经历告诉我们,今后一定要重视企业年报,及时准确向社会公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真实信息。”

信用修复是指一些失信主体被有关部门联合惩戒、纳入失信名单之后,对自己的失信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失信行为,继而消除不良社会影响后果的一种措施。

近年来,针对失信企业修复信用、退出诚信“黑名单”意愿迫切的实际情况,乌海市常态化开展信用修复工作。2023年以来,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累计为350户失信主体办理了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塑信用、重返市场。

本着“先纠正,再修复”的原则,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向相关失信主体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一并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并主动告知处罚信息公示的网站、修复途径等内容,便于处罚人了解信息,把握进度。为尽快帮助已纠正企业消除失信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缩减办理时限,办理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减为3个工作日;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企业,先容缺受理,补齐材料即办。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培训及法律条款学习,指导企业按照流程快速修复,弥补失信损失。

今年以来,乌海市共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808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568户,企业信用修复网办率达83.2%,位居全区首位。

同时,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事前防范,推行年报精细化管理,采取发布公告、精准发送短信、上门提醒督促等方式提醒企业按时年报,减少因未按时年报被“列异”甚至被“列严”的风险。2023年,乌海市企业主动申报年报率为98.04%,位列全区第二,创近十年来新高。

“我们将加强信用修复引导,帮助企业制定修复方案,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全程网办,实现随时申请、随时受理、随时修复,促进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更大程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魏兆东表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