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万亩良田草药飘香 共同致富有良方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内蒙古日报

雨生百谷,万物生长。五月初夏,正值黄芪种植的黄金时期,在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枕头沟村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里,种植户正热火朝天地放苗、耕种、施肥,一棵棵黄芪“金苗苗”栽种到地里,散发出勃勃生机。

“看,这2100亩种的都是黄芪,根茎全是宝,6个月后就能收获,亩产3000斤,致富增收全靠它。”林西县十二吐乡枕头沟村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负责人石书尧说:“黄芪投入少、风险低、回报率高,我们有信心把产业做起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2024年,林西县十二吐乡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示范点规模,走出了“土地集中流转+产业规模发展”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了“土地流转租金+村民务工薪金”群众增收新模式。

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不仅能让村民通过闲置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也让不少群众在发展产业之余有了务工的好去处。

“药田里春天栽苗施肥、夏天除草管护、秋天收割分拣,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每天150元左右,一年能挣3万多。”枕头沟村民朱凤忠高兴地算着自己的收入。

在苏泗汰村黄芪初加工晾晒场,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芪垛散发着中药材独有的沁香,一捆捆打包好的黄芪等待装车,将被送往全国各地制药厂。

进入5月,黄芩幼苗起收也进入冲刺阶段,轰鸣的机械在田间来回耕筛,种植户紧随其后筛选、挑拣、打捆、装车,新鲜的黄芩幼苗将被送往各中草药种植基地进行移栽。

“今年收成不错,黄芩幼苗亩产能达到1200斤左右,亩收入近10000元。”算起今年收入账,基地负责人王飞笑得合不拢嘴。

从卖秧苗到卖成品,在苏泗汰中蒙药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基地,中草药种植、销售形成以年为周期“链式发展”产业模式,每年3月至5月出售秧苗,10月至11月进入成品药材采收期。

种植基地对黄芪进行分拣、晾晒、打捆等粗加工售卖,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解决了周边60余户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平均每人每天都有200元以上的收入,实现了群众与合作社的双增收,成为当地群众的增收良“药”。

“2024年是林西县十二吐乡发展中草药产业的第三年,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药材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林西县十二吐乡党委书记李宇楠说,林西县十二吐乡中草药产业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基地化稳步推进,再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截至目前,已发展种植中草药1.5万亩,实现了从“土里刨金”向“特色生金”的转变,为农民致富增收探索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渠道。(兰冬庆  王雅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