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玉渊谭天:欧盟接连发起反补贴调查,中方其实也有充足的反制手段

环球网

关注

5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声明称,将结束对两家中国企业的调查。

事情的起因是,此前,这两家中企竞标欧盟成员国罗马尼亚一太阳能项目,而欧盟委员会依据《外国补贴条例》,以“两家企业都获得了‘扭曲’欧盟市场的政府补贴”为由,对这两家企业发起了反补贴调查。

由于企业承担非常庞杂的举证工作,且欧方未给予企业充足时间准备材料,两家中企被迫撤出该项目的公共采购投标。

这是近三个月以来,又一起中国企业被迫退出欧盟国家项目竞标事件。

此前,欧盟委员会对参与保加利亚项目的中国企业发起反补贴调查,该企业同样被迫退出竞标。

欧盟的《外国补贴条例》是2023年7月12日开始生效的,自生效以来,欧盟根据这一条例发起了三次深入调查,三次全部都是在针对中国企业。

谭主了解到,对于欧盟接连发起并叫嚣不断扩大对中国企业反补贴调查的行径,中方其实也有充足的反制手段,如果欧洲继续采取行动,中方很可能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回击。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部分欧盟政客,就开始将“反补贴调查”挂在嘴边。

去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发表年度“盟情咨文”时表示,“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由于国家的巨额补贴,它们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了,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

由此,冯德莱恩宣称,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说,这种调查的发起流程应该是先由产业界提出申诉,然后由政府专门机构立案。而这一次,欧盟委员会是自行发起的调查。

这样的行为,并不代表欧盟国家相关企业的利益。

当时,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国——德国就对调查表示了明确反对,德国总理朔尔茨明确表示,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将为德国车企提供创新驱动力。

就在朔尔茨访华前,代表650家车企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公开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

部分欧盟政客打着保护相关企业利益的旗号,实则是在伤害这些企业的利益。

那以冯德莱恩为首的部分欧盟政客炒作所谓反补贴调查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一个细节,足以说明问题:

去年7月,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开始渲染中国电动汽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过去几年,冯德莱恩在一些问题上与美国政客亦步亦趋。这样的行径,引发了欧盟不少国家领导人的不满。

今年3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公开表示,欧盟委员会主席的职责是捍卫整体利益,不能过度政治化。必须指出的是,这个即将卸任的委员会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

事实上,这些政客不仅是立场经不起考验,其说辞,也经不起推敲。

炒作中国电动汽车接受“国家补贴”的冯德莱恩怕是忘了,欧洲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补贴时代”,正是由自己开启的——2023年2月1日,冯德莱恩正式推出《绿色协议工业计划》,该计划放宽了政府对企业补贴资金的限制,而这通常是欧盟单一市场(欧盟内实现没有内部边界的区域)规则所禁止的。

这一计划原本是为了提高欧洲在清洁能源领域上的竞争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歧视性补贴的问题。

据统计,欧盟向电池制造商提供了30亿欧元补贴。当前,有至少7个欧盟国家为工业投资提供土地补贴;至少11个国家为企业提供优惠贷款。

除了新能源行业,欧洲在农业领域也存在大量补贴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欧盟致力于推行积极的气候政策,但这些年来,欧盟国家的农业污染排放基本保持不变,这背后,就和补贴有关。

根据欧盟2023-2027年中期预算,欧盟直接支付给各成员国的农业补贴为1940亿欧元,年均388亿欧元。而有研究表明,欧盟农业补贴的82%或都流向高排放畜牧业。

正是这些补贴,让农业成了欧洲应对气候变化行为的“老大难”领域。

从这些数据中就能看出,部分欧盟政客叫嚣着对中国企业发起反补贴调查,完全是单边主义、双标主义的体现。

针对部分欧盟政客打压中国企业的行径,谭主了解到,中方准备了充足的反制措施。

熟悉经贸领域的沈倩律师告诉谭主,欧盟在包括葡萄酒、乳制品等在内的农产品上,都非常依赖中国市场。

我们刚才提到,欧盟在农业上存在大量补贴的现象。事实上,去年9月,中国商务部就宣布对从欧盟进口的马铃薯淀粉做出反补贴裁决,继续征收反补贴税。

沈倩表示,欧盟的补贴行为、倾销行为导致中国国内的相关产业受到了实质性损害,那么中方也有必要用实际行动,展现中方维护中国企业利益的决心。

事实上,除了农产品之外,欧盟在航空器等领域,同样依赖中国市场。

空客公司最近发布的报告预计,中国有望超过欧美,成为全球最大航空服务市场。这对于欧洲航空器公司而言,意味着机遇。

而某些欧盟政客意图打压中国,无疑是在“吃饭砸锅”。

谭主了解到,中国业界对欧盟的补贴政策和恶劣做法非常不满,认为这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产业的利益,呼吁政府利用一切手段予以反击,包括发起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这样的局面,让谭主想到了这样一件事:

2012年时,一些欧洲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如果立案,这将是当时中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

就在这个时候,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站了出来,同欧盟委员会进行交涉,促成了中欧企业之间的和解。

当前,气候危机是包括中欧在内,全球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中欧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应对危机。是成为随美起舞的政客,还是成为像默克尔一样的政治家,这是摆在欧洲这些领导人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