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出台15条政策措施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中国甘肃网

关注

原标题:出台15条政策措施

我省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中国甘肃网5月18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近日,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规划保障、用地保障、矿产开发、耕地保护、数据资源服务等方面出台15条政策措施,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强化规划引领,保障发展空间需求方面,《通知》明确,建立专项规划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底图、底数等信息共享,推动形成约束有效、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增强空间保障能力。科学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对城镇建设用地确实难以满足需求且符合自然资源部关于城镇开发边界管理六种情形的县,原则上每年可在市域内优化一次城镇开发边界。确需调整的,由县政府会同市州自然资源局共同编制城镇开发边界优化方案,经省自然资源厅审查并报自然资源部审核同意后予以变更。真实有效项目在落地时确实存在规模不足的,首先要立足于本县域内存量挖潜,方可在市域范围内进行县区间统筹调剂;市级经过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挖潜等方式仍无法满足的,可由省级统筹调剂。

在优化用地审批,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方面,坚持建设用地增量安排与存量消化相结合,统筹确定、下达和使用管理计划指标。单独选址项目和乡村建设用地计划由省级统筹,城镇批次建设用地计划直接下达县区。省级以上重大项目、重点民生项目及绿色矿山等重点支持类项目,不与存量土地处置挂钩。提高建设用地审查审批质效,取消单独选址项目市州审查环节,县级直报省级审查审批;除用地预审时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用地报批时确实占用的项目外,其他情形不再重新预审;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允许用地报批容缺受理,允许分期分段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建立健全特定区域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白名单”动态管理制度,及时补充更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数据库,对纳入“白名单”区域的建设项目不再开展压覆矿审查审批。

在加大矿产开发,促进资源优势转化方面,坚持急用先行,突出紧缺战略性矿产,以金、、钴、钨、锑、钒、晶质石墨8种矿产资源为主攻方向,聚力实施矿产资源勘查。引导大型矿山企业通过“就矿找矿”“攻深找盲”等方式,开展深部及外围找矿,提升矿山后备资源保障能力。多渠道拓展出让区块来源,建立并持续更新出让区块项目库,开展矿业权常态化出让。公开出让的矿业权,新立登记时不再重复核查和信息公示;临期矿业权按审批权限由登记机关按季度批量组织核查;省级审批登记矿业权,由县级直接向省级上报核查结果。

在严格耕地保护,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方面,改革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方式,将非农建设、造林种树、种果种茶等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拓展补充耕地来源,各类实施主体通过非耕地垦造、恢复的耕地,符合规定的均可作为补充耕地。优先将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低效闲置建设用地以及适宜恢复为优质耕地的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统筹作为补充耕地来源。压实市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探索建立“黄红牌”警示制度,对未完成年度耕地保护任务的,报请省委省政府约谈相关市州党委政府。年度内市县发生新增建设用地违法占用耕地问题的,冻结相关市县补充耕地指标;达到国家问责标准的,提请省政府对相关市县政府予以问责,收回省政府授权委托审批事项。对于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未按时间节点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的市县,除国家、省列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外,暂停建设用地报批。

在整合资源数据,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方面,加快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点,向各类经营主体无偿提供更高精度、更具现势性的测绘基准服务,免除企业用户GNSS静态数据后处理费用。扎实推进地形级实景三维甘肃和新一代甘肃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更加翔实的三维时空基底,向社会公众无偿提供在线地图、成果目录查询、标准地图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升级涉地涉矿智能审批系统,加大与“甘快办”APP对接,建成土地出让电子合同系统,推动政务事项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通讯员 伏黎明 刘小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