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集体中止!多家企业密集宣布:取消合作!

中金在线

关注

编 辑丨巫燕玲 张铭心 刘巷

受金通灵持续六年财务造假波及,日前,为金通灵提供中介服务的华西证券和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大华所”)相继被暂停相关业务资格6个月。

多家机构被罚

5月13日晚间,金通灵审计机构大华所被“没一罚五”合计罚没超4000万元,并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这是开年以来监管向会计所开出的40余份罚单中处罚力度较大者。经济罚方面,会计所处罚一般为“没一罚一”或“没一罚二”;被暂停业务资格,尤其是暂停业务资格超过3个月的较为少见。

为金通灵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提供保荐及后续持续督导服务的华西证券,被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另外三家为金通灵提供服务的证券公司——光大证券、国海证券、东吴证券及相关保代也被出具警示函。

近期被启动立案调查的中介机构明显增加。以证券公司为例,截至5月14日,仅4月以来被启动立案调查的即至少包括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东吴证券、渤海证券四家。

随着严监管力度的加强,针对会计所的罚单数量也明显增加。记者统计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官网数据发现,仅4月1日至5月13日期间,即有9家会计所收下14份罚单。

其中,信永中和会计所和天健会计所被罚次数最多,各3次;大华所2次;中审众环会计所、中兴财光华会计所、天衡会计所、立信会计所、容诚会计所、大信会计所各1次。

多家公司密集宣布:取消合作!

中介机构被暂停业务资格期间,拟IPO企业无法推进IPO进程。如果暂停时间在3个月以内,对于拟IPO企业的影响或相对有限,企业可以先行规范,待中介机构资格恢复后再行继续IPO进度。然而,如果暂停时间超过3个月尤其是长达6个月及以上,更换中介机构或为企业更为理性的选择。

企业的确正在走向更换中介机构之路。据南财快讯记者不完全统计,5月13日—14日两日间,共有21家上市公司发布解聘大华所的公告。

5月15日晚间,再有7家A股公司相继公告不续聘大华所。

5月16日晚间,友好集团、学大教育、易德龙、如意集团、海利生物、中电兴发、交运股份七家上市公司也公告不续聘大华所。

不过,由于企业更换中介机构需要与新机构磨合,这将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成本,外加当前IPO节奏相对较慢,企业更换中介机构后6个月内也未必能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华西证券、大华所仍在服务的拟IPO企业,是否都会选择更换投行或会计所犹未可知。

多家IPO企业中止审核

拟IPO企业更换保荐机构和会计所之前的第一步,即是将审核状态暂时调整为中止。

根据Wind,5月14日,华西证券唯一一家在会IPO项目佳驰科技审核状态调整为中止。

截至5月14日,除去新撤材料的项目,由大华所担任中介机构的在会IPO项目多达38个,包括33个中止审查项目、3个证监会注册项目、1个问询回复项目和1个已受理项目。

罚单的副作用

大华所此番被罚,将对其业务带来哪些影响?

综合受访人士分析,经济罚产生的影响是一次性的,相对有限;暂停业务资格6个月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副作用相对较大。

首先,从客户流失率来看,IPO业务最为严重。正如上文提到,当暂停业务资格时间长达6个月时,企业往往“等不起”,更换会计所的概率相对较大。

其次,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同样遭受较大冲击,但其客户流失率相较于IPO业务或相对有限。上市公司一般于元旦之前密集公告年报审计机构,大华所业务资格将于11月9日恢复,对其既有客户年报审计的影响微乎其微。

不过,业务资格的暂停使得大华所年内难有年报审计业务增量。每年的6月~8月是会计所竞标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核心时期,今年这一时段大华所恰处证券服务业务资格暂停期间,无法参与竞标。

再者,由于证券服务业务资格被暂停的时间相对较长,受此影响较大的合伙人、审计师等可能因之跳槽,合伙人跳槽或将导致项目被带走。

折射两难困境

根据受访审计师透露,随着严监管的加强,会计所的确正在通过新增独立复核环节等方式全力加强内控合规,以期尽可能提高审计质量。

然而,实践中,会计所却面临着两难困境。

最为棘手之处在于,近年来上市公司造假手段愈发高明,有些上市公司主导造假的人员此前工作于会计所、证券公司,深知如何用隐蔽方式造假以骗过会计所。会计所如果想要及时发现此类造假行为,需要新增大量人手前往一线充分尽调。

然而,新增大量人手意味着不可小觑的人力成本,轻资本的会计所承受能力有限,额外成本谁来承担?

 “乍想之,由上市公司增加审计费,或为方式之一,但细思可实践性一般。先不说上市公司是否愿意支付更高审计费,即使其愿意支付,费用也仅能覆盖1月至4月的年报审计高峰期,其余8个月势必存在人员冗余,新增人手怎么办?”某会计所合伙人直言。

其进一步分析道:如若裁员,因所涉人员数量并非小数目,容易影响行业稳定性、引发舆情;如若不裁员,会计所则难以承受长达8个月的人力成本支出。

“由于会计所普遍无法承受人手大增带来的额外成本,不管监管处罚多么严格,会计所均难以避免被其服务的企业遮蔽双眼,企业财务造假但会计所未能及时发现的现象仍会时有发生。”上述合伙人分析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