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调查|让旧书找到新知己,线下旧书回收、换书渠道小而美

北京日报

关注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增添别样书香、推动文化传承……近期,北京市各区和相关实体书店纷纷开展“旧书新知”系列活动。年轻人热衷捡漏儿,也唤起不少老辈人,关于旧书市场的记忆。

在实体新书、网络图书层出不穷的当下,旧书或因实惠价格,或因内容装帧,或因往昔情怀,仍保有不小的市场空间,更是另一种关于“阅读”的打开方式。

书市寻宝,古寺之中觅书香

从文学经典到学术专著,从畅销的通俗小说到珍贵的绝版书籍……古色古香的北京报国寺内,一场场古旧书市如约而至。自今年3月书市举办以来,每到周末,就有老少读者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寻觅精神食粮。

“这是我第一次买旧书,很多书都是5元、10元,性价比挺高!”小张姑娘是位在校大学生,旧书实惠的价格令她非常惊喜。低头挑选了不一会儿,她便将几本旧书收入囊中,“有些老版本的书很值得收藏,我也体会到了淘书的乐趣。”

“这儿是一个宝藏!自从书市开了之后,我每周都会来,每次都能淘到‘新书’。”一边说着,读者叶女士一边打开了自己装满书籍的小推车,向记者展示淘到的“宝贝”。

记者发现,被叶女士“相中”的,多为在实体书店和电商平台难以买到的书籍。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她写稿时常需要查阅资料,旧书正是很多珍贵信息的载体。例如她翻开一本1981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介绍,“书里有一篇关于隋唐时期经济的文章,对我做研究很有帮助,这篇文章我在网上查不到。”

除了淘选旧书,在报国寺古旧书市,读者也可以前来卖书、换书。

“有些书我买的时候很喜欢,但看完也不太想再看第二遍,就闲置了。可能有人正好要找这本书,想买又买不到,有了这个渠道,可以变废为宝。”叶女士称,自己每周都会到孔夫子旧书网的摊位“打卡”,淘书之外,还会从家中选出几本闲置的旧书,请工作人员评估。能够回收的书籍,当场就可以进行回收或者换书。

记者注意到,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活动每周末都会举办,将持续到今年10月。除了孔夫子旧书网,中国书店、纸上声音书店等图书销售企业,出售旧书的同时也提供回收渠道。

拓展渠道,“桃花源”里人气旺

在酒仙桥毕淘买生活广场三层,热闹的电影院和餐厅间,“藏”着一家被读者称为“桃花源”的阿果拉书店。这家闹中取静的书店,装饰简约而不失格调,让人倍感温馨。

店内售卖书籍中,除了正在热销的新品,也有承载着阅读痕迹的旧书。“很多二手书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想把有价值的书挖掘出来,让它们能多流转几次、多被阅读几次。”店长冯宇介绍,书店开业初期,就是以销售二手书为主。三年多来经营策略几经调整,由于二手书收售业务始终受到读者欢迎,便被保留下来。

记者看到,标注着“二手书”的货架上,一本本经过消毒、重新包装的旧书整齐排列,静待读者选购。咖啡区旁的书架上,也摆放着一些暂不出售的二手书,供读者店内免费翻阅。冯宇介绍,阿果拉书店目前顾客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大部分为女性读者,因此在收购旧书时,会根据经验判断,选择符合读者口味的图书,如社科、文学、心理等类别。“我们更注重图书的阅读价值,而不是收藏价值。”

有趣的是,经营的虽是“旧”生意,阿果拉书店也有一些“新”做法。

“您有新的网站订单。”采访期间,冯宇手机上传来语音提示。原来,除了门店售书,书店也将信息录入至二手书网站和书店的小程序中,利用线上渠道将旧书销售到全国各地。收书方式同样有两种,读者既可以将书带到门店,也可以寄到店里。“读者会先加微信,将书拍照发来,我们线上审核后告诉他们收不收。”

收售二手书时,阿果拉书店都是参考第三方软件的价格进行定价,还会不定期对一些旧书价格进行调整。目前,书店在社交平台发布图书信息等内容,吸引了不少“粉丝”,还建起十个微信群。“我们的二手书是不定期上架,来一批就录入一批,上架时会在群里通知大家。”

开放共读,阅读比拥有重要

翻开钱红丽的散文集《等信来》,字里行间,点缀着不少来自读者的勾勾画画——

一句“你说,一个作家的东西,该有多么影响她的读者啊”,被划上草绿色线条,旁边写着“你的东西也在影响着读者!”接下来一句,“丽水,永远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在那里放着宝光”旁,又换上另一个笔迹的铅笔批注,“没去过,对南方小镇都很是向往。”

一段关于菜地的描写旁,或是有感而发,读者的红笔批注洋洋洒洒,“以前的单位,地方大,似乎都有块菜地,或在院子里藏点副业,找个不能干的老实好人管,人缘最好”……

在位于回龙观腾讯众创空间一层的“上海三联书店·微言小集”,创办者周青丰打造了一处集出版与阅读空间于一身的“城市客厅”。店内中心区域,摆放着不少贴有“共读书”标签的书籍,随意翻开,类似的读者批注随处可见。

周青丰介绍,“共读书”是专门放开让大家去读,并鼓励在书上勾画评点的。阅读期间,可以看到此前人们的心得、感慨,又会与自己当下的体悟互相碰撞,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大家的阅读。”

这是他对待旧书的理念,漫步书架之间,记者发现这里有很多书籍,书脊上贴着“非卖品”,供读者到店翻阅,不售卖不外借。其中不乏一些老版本,市面上不太好买的书。“都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享受阅读资源。”

而对待真正感兴趣或做研究的读者,书店也会以十分平实的价格出售旧书。令周青丰印象深刻的是,此前有位女孩来店里,寻找一套三联出的关于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旧书。当她找到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她说,找了很久都没有齐全的,去了出版社也没有,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这么完整的一套书。”

女孩以当时书店收书的原价,加上微小幅度买走了这套书。在周青丰看来,读者意识到旧书价值所在,作为经营者,自己也会心有所慰。“不会因为旧书对读者有特殊意义而去要一个高价,做书店本身也不是赚大钱的行业,书店口碑就是这么积攒起来的。”

观点

旧书收售应重视审核把关

作为资深出版人与书店经营者,周青丰提醒,相关行业、机构、单位等开展收书换书活动,为市民提供淘书乐趣的同时,应注重对收购书籍、交换书籍的审核与把关。

他坦言,目前自身书店尚未广泛开展面向普通市民的收书活动,所顾虑的即是书籍来源问题。“一些老版的书是否正版?旧书量大不易辨别,我们对这方面是非常严格的。”

由于书店有些独到的资源,主要收取的旧书,来自于一些知名作者、学者的书房,或熟悉的编辑出版行业从业者。“知根知底,有对他们的信任作为背书,来源能说得清楚。”据周青丰了解,业内以往存在一些通过收书换书活动,导致不妥后果的事件。“鼓励‘旧书新知’活动,要考虑好如何去收书,如何做好甄别工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