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郊到家,左手“涉黄”右手IPO

羊城晚报

关注

羊城晚报记者 杭莹

2.5万名技师,“按”出一个IPO。

近期,在重庆首届O2O行业发展大会上,东郊到家创始人汤帆透露,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完成了部分IPO(首次公开募股)的规划实施及合规准备工作,未来准备在香港上市。

根据业内流传的一份商业计划书显示,东郊到家2023年GMV(成交总额)达到22.5亿元,目前计划融资5000万元,并准备2027年登陆港交所

东郊到家,这个成立于2018年的O2O推拿按摩平台,依靠2.5万名技师造出了一只准独角兽。但要想顺利上市,屡次“涉黄”舆情带来的合规隐患是难以忽视的问题所在。

双手“按”出一个准独角兽企业

官方资料显示,东郊到家成立于2018年,创始人汤帆通过重庆涪陵聚焰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东郊到家近95%的股份。自重庆起家,截至目前,东郊到家已完成22个城市、28个运营中心的服务网络布局,拥有2.5万名入驻技师、注册用户超1000万。

依靠按摩创造超20亿元GMV,足够让东郊到家被市场关注。

东郊到家的主要业务依托于“东郊到家”推拿按摩直约平台App,提供O2O上门按摩服务。起初,其尝试的是“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模式,但并不顺利,甚至“2019年的日接单量不足30单,账面亏损300多万元”。但近年,关闭线下只留线上的模式,叠加不走寻常路的营销轰炸,让东郊到家得以迅速扩张。

得益于创始人汤帆的互联网从业出身,东郊到家深谙线上品牌推广:电梯屏幕、高铁靠背、出租车广告位,甚至在男厕所里都能看到广告投放。上门服务、24小时随叫随到,让其在按摩赛道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营销做得好外,东郊到家在经营方面也采取的是轻资产模式。在其App页面上可以看出,很多技师的“从属单位”并非东郊到家,而是打着“小微商户”的标签,或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个体商家名称。天眼查平台信息显示,东郊到家母公司聚米网络2022年年报中员工人数仅有19人。

轻量化的模式下,其上门按摩价格却不算便宜。其App显示,时长60分钟的中式推拿218元/次,时长120分钟的泰式SPA 398元/次。而作为平台方,东郊到家会对技师进行佣金抽取,根据不同的情况,抽成比例在20%至50%之间。

而即便按照最低抽成比例20%计算,东郊到家2023年的抽成收入也能达到4亿元。在其官方微信2023年12月发布的公司介绍中是这样写的:“我们3年时间完成从1到22个城市的服务网络布局,目前市场占有率70%左右,为行业准独角兽。”

过度“擦边”的营销和“涉黄”风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上门服务”“24小时随叫随到”,让东郊到家声名鹊起的同时,“涉黄”的话题更是甚嚣尘上。今年“315”期间,东郊到家甚至还被福建卫视《现场》栏目直接点名“涉黄”。

因为提供上门服务,平台上的技师采用自主接单模式,App会显示技师与用户的距离,技师上门前,用户需要支付一定的“交通费”。页面上还提到,“客户因看见理疗师不够漂亮等无关因素要求退单者,该客户所付项目费退一半,交通费不予退还。”

主打年轻靓丽的女性技师的东郊到家,男性技师寥寥无几。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技师容貌更是被放大到了极致。

营销过度“擦边”,引来反噬。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技师容貌是东郊到家投诉的重点。有用户投诉技师“用修图软件和美颜相机隐瞒技师本人容貌和身材”。

2024年“315”当天,福建卫视《现场》栏目点名包括东郊到家在内的若干上门按摩App,表示有平台技师在按摩过程中暗示、怂恿顾客“加钟”,升级“特殊服务”。

遭到点名后,东郊到家这头刚回应完“将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到底”,那头又出了“幺蛾子”。近日,“男子被女技师色诱加钟”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涉事技师正是来自东郊到家。事后,东郊到家平台客服回应称,平台绝对不允许任何违规的项目。但接二连三的涉黄舆情,也让东郊到家的合规风险暴露无遗。

与此同时,东郊到家采取的上门服务带来的按摩环境和设施缺乏安全性、平台技术准入门槛低等问题也不断显露。这个号称有1000万用户、30000家入驻商户数的按摩平台,IPO最终结果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