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腾讯股价创近一年新高 哪些聪明钱在抄底港股

第一财经

关注

港股科技股持续回暖。

5月16日盘中,腾讯控股(00700.HK)上涨近5%至401港元/股,创一年来新高。截至收盘,涨3.98%,报397港元/股。

腾讯14日盘后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腾讯收入1595.01亿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Non-IFRS)502.65亿元,同比大增54%。

此轮腾讯股价回升,也有4月底以来港股行情反弹的背景。5月2日至14日,港股科技股京东集团股价累计上涨12.46%,美团累计上涨11.32%,哔哩哔哩累计上涨16.93%。截至16日,恒生指数月内已上涨9.08%,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超过10%。

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势头增强,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金额超过2300亿港元,其中3、4月净流入均超800亿元。受益于港股反弹及资金热情,港股主题基金领涨权益类基金,有超过半数基金产品在一季度就率先提高了港股的配置比例。

腾讯股价持续回升

财报显示,一季度腾讯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占腾讯收入约30%的游戏业务收入481亿元,同比减少0.4%,波动不大。对视频号等业务的拓展则推高整体毛利表现。

一季度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超80%,推动腾讯毛利同比增长23%,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45%提升至53%。

腾讯同时公布了2024年股票回购计划,计划回购规模从2023年的490亿港元增至超1000亿港元。一季度,腾讯回购5104万股股份,回购总价148亿港元。

尽管腾讯股价创一年新高,但相比2022年2月超450港元的上一个高点仍有距离。腾讯上市以来的股价最高点则在2021年2月,盘中曾探至700港元。

2021年以来,在游戏强监管、互联网反垄断监管、大股东减持等背景下,腾讯股价持续波动。公司也在调整自身业务,推进降本增效,并在微信等优势业务板块寻找增长机会。

2022年,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内部讲话中称微信视频号为“全场希望”,2024年年初的内部讲话中,马化腾又提及让微信“老树发新芽”。在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腾讯管理层也提及微信,称公司有微信这样的平台,用户量多且参与度高,引进AI就可以实现更多可能性。

5月14日晚间,另一家港股科技股巨头阿里巴巴(09988.HK)发布202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16日,阿里股价下跌3.57%,报收79.7港元。对比腾讯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35.22%,阿里今年以来股价仅涨5.42%。截至16日,腾讯总市值37395亿港元,阿里总市值16238亿港元,前者市值已经超过两个后者。

第四季度(自然年2024年第一季度)阿里收入为2218.74亿元,同比增长7%,经营利润为147.65亿元,同比下降3%,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5%至239.69亿元。阿里在财报中表示,利润下降主要由于集团增加了对电商业务的投入及授予菜鸟员工的留任激励。

玄甲基金互联网研究员符雅婷表示,腾讯经营周期已过拐点,估值端修复更加明显。阿里经营还在磨底周期,虽然2024年一季度淘天集团的GMV增速超预期,但是投入有所增加,所以利润端还在下滑,电商板块当前的竞争格局仍不明朗,压制板块整体估值。

符雅婷认为,业务护城河方面,微信在社交领域当前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形成了强大的社交网络效应,用户黏性高,因此获得持续的流量来源,基于这些流量腾讯发展游戏和广告等高利润率的业务。而阿里核心是电商业务,本质还是零售,零售业务是双边网络,稳定性弱于社交,因此持续有竞争者进入抢夺市场份额。

资金面方面,腾讯估值也明显比阿里高,前者一直是港股通最热门的买入个股,后者虽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但因“第二上市”身份,至今尚未进入港股通名单。

按照16日收盘价和最新业绩计算,腾讯控股市盈率(TTM)、市净率分别为26倍和4倍;阿里巴巴分别为18.5倍和1.5倍。

14日,阿里公布2024财年业绩的同时,宣布一直为在香港主要上市做准备,目前预计于2024年8月底完成转换,将适时就主要上市转换日期另行公告。

港股基金水涨船高

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表示,一季度港股表现不佳,但依然获得了1200亿元的南向资金流入,判断是险资、理财子等增量资金加仓的结果。4月中旬之后,资金选择了加仓基本面有明显改善的港股科技股,港股互联网等新经济股票的表现更强。

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13.66%、8.18%。

随着市场的反弹,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一扫前期不温不火的表现,净值回升明显,甚至领涨权益类产品。

Wind数据显示,从4月17日至5月15日,在4641只权益类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且不包括联接基金;下同)中,有34只区间涨幅超过20%,其中28只产品今年一季度的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总值超过70%。而在已投资港股的1727只基金产品中,除了十余只基金产品外,几乎全员上涨。

涨幅较大的有跟踪港股通互联网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的主题产品,例如包括易方达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在内的7只产品区间上涨均超过23%。

部分投资港股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同样迎来一波净值大涨,有39只产品的区间回报超过15%。

经过这一轮回涨,已有不少产品的年内回报由亏转盈。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在上述投资港股的基金中,超过76%的产品年内收益为正,而在4月16日时这一比例为46.67%。其中,有49只基金年初至今的累计回报超过两成。

从一季报来看,已有部分基金经理提升了港股仓位。据第一财经统计,在有近两期数据对比的1618只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中,有超过56%的产品在一季度提升了港股仓位。

“对比全球股市,港股的绝对估值及估值分位数均处于偏低分位。”广发沪港深新机遇基金经理张东一告诉记者,无论是从PE、PB的估值指标分析,还是从现金流和ROE的盈利质量指标来衡量,港股市场均出现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优质标的。

华北一位港股投研人士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近期港股互联网板块行情可能更多与资金面驱动有关,而股东回报是吸引资金流入港股互联网板块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许多互联网公司通过回购股份和分红等方式提升股东回报率,这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提升互联网板块的投资吸引力。

比如腾讯、阿里均持续大规模回购以及高额分红。2024财年,阿里总计斥资125亿美元回购12.49亿股普通股。阿里董事会已批准派发2024财年股息,包括年度定期现金股息和一次性特别现金股息,派息总额约为40亿美元。腾讯此前则建议按每股3.4港元派发2023年年度股息,每股分红金额同比增长42%,总金额达到320亿港元左右。

也有部分观点认为,需警惕后市风险。中泰国际研究部分析师赵红梅认为,港股升势主要受资金面积极影响,带动相对估值大幅修复,但后续要警惕外围市场波动企稳后外资再配置港股需求降低,短期或有资金抽离带来震荡。

招商基金投研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在国内经济政策托底,叠加海外流动性预期回暖的情况下,对于短期港股市场而言,反弹机会大概率会延续。中期走势仍需要依赖国内经济修复的高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