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减法”激活小微企业发展乘数效应

媒体滚动

关注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有关公告,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

记者近日在山东省采访发现,自去年“顶格”落实“六税两费”减免政策以来,税务部门通过减负担、增服务的“加减法”,催化小微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激活社会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在烟台福胜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机器人在流线上高速运转,收放自如;工人在电脑显示屏前轻点鼠标,庞大的智能化系统自动装配、焊接。

“我们享受‘六税两费’中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这些实打实的税费优惠给了我们信心,看得见的政策红利为我们技术研发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增强了我们转型升级的底气。”烟台福胜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春燕说,“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税费政策的减法至关重要。”

在烟台,当地税务部门自主整理编制“六税两费”优惠政策指引,覆盖三大类二十四项税费优惠政策,根据行业类别、经营范围、纳税申报等税收大数据,充分研判企业适用政策类别,实施“一企一专档、一企一专策”服务模式,实现政策精准享受,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看得见、算得清的“账面”,企业往往还需要承担看不见、难计算的时间性成本。资料整理、提交审核、申报享受……做好“减法”,不仅仅是政策的精准落实,还在于办税流程的简化。

“办税过程更顺了、反馈更快了、精度更高了。”山东慧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立宝这样描述他的直观感受。

为确保“六税两费”优惠政策从直达到快享,临沂市税务局以数据精准识别为基础,建立“一表申报、一链预审、一键处理”的自动申报退税模式,同时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制度,实现申报退税“网上办、线上审、及时享”的集成化、智能化办理。

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在助企纾困的服务质效上做好“加法”,需要强化“求解思维”,深化“数据赋能”,坚持服务为要。

据介绍,在济宁市,税务部门创新打造“一号受理-在线转接-接收办理-跟踪反馈-热线回访”的闭环管理机制,组建“税政专家团”,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向小微企业问需送计,把定制服务送到“最后一公里”,同时建立“六税两费”落实意见诉求登记台账,完善“企业吹哨 税务报道”服务机制,让小微企业打一个电话、解多个疑惑、办多个事项,带来发展信心。

近年来,多地积极创新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日照依托涉税服务热线数据分析评价体系,开展“穿透式”数据分析,对纳税人进行“精准画像”定制服务,实现从来件快办、到接单即办、到未询先办的服务“三级跳”;东营加强数据互通共享和数字技术运用,实现办税缴费“零跑腿”“网上办”“掌上办”;德州对企业进行全税种“精准画像”,精准匹配符合优惠政策享受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名单,对其“点对点”精准服务;泰安探索“网格+税务”新路径,将办税缴费服务延伸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县城片区,建成融合纳税申报、发票代开等功能于一体的税费e站,推动税费服务直达“神经末梢”。

据介绍,2023年,山东全省(不含青岛)共有319万户次纳税人享受“六税两费”减免99.6亿元。山东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胡苏华说,下一步,山东省税务部门将持续夯实“政策口径、数据质量、实现路径”三项基础,更加集成、更加智能落实好“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激活“一池春水”,催开“繁花满园”,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作出贡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