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环比增速创2016年以来新高,4月两万多亿元存款流入理财

媒体滚动

关注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存款搬家”背后,银行理财产品规模骤然崛起。

近日,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30日,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42万亿元,环比增加2.34万亿元。

对于理财市场单月增长超2万亿元的成绩,业内用“大超预期”来形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银行理财规模止跌回升背后,首先是持续突出的理财收益吸引投资者,其次是存款降息的影响逐渐显现,最后是手工补息被限制后,不少资金涌入理财。

银行理财规模骤然崛起

市场认为,受存款“搬家”影响,M2、M1增速持续走低。央行数据显示,前4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32万亿元,相较于一季度的11.24万亿元减少3.92万亿元,相当于4月单月存款减少近4万亿元。

而大规模的存款搬家推动了理财规模的“超预期增长”。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M2增速下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存款向理财产品分流。在M2中占大头的是企业和居民存款。随着近期理财市场回暖、投资收益率上升,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热情回升,居民存款加速转化为理财产品。

中信证券研报中显示,2018——2023年4月环比增长均值为1.87万亿元,而今年4月环比增幅远超过去五年的均值。

而剔除1.2万亿元的季节性修复外,3——4月净增长1.75万亿元,也远超2018——2023年3——4月0.29万亿元的净增长均值。

此外,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测算数据显示,今年4月理财环比增速创2016年以来新高,达11.2%。

在业内人士看来,理财规模创新高是低息环境下“存款搬家”势头的延续及收益率比较优势的结果。

“大行3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仅1.95%,甚至低于大部分现金理财收益,理财性价比进一步提高,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一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霞也认为,4月以来,理财产品规模增量超2万亿元,很大程度是因为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存款降息促使资金流向银行理财。

“随着理财产品规模上升,债市情况良好,破净率也有所下降。虽然4月债市出现回调,产品净值出现一定下跌,但近来理财产品抗波动能力有所提升,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李霞说道。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4月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增长明显,主要是因为存款利率下降,理财净值整体修复,加上权益市场波动,均提升了理财产品吸引力。另外,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创新产品和营销,提高投资者配置意愿。

目前,根据第三方统计机构普益标准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底,全市场存续封闭式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达到4.08%,近3个月、近6个月、近1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39%、4.52%、3.96%。

此外,多名业内人士提到,手工补息被禁止,大量资金溢出到性价比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

其中,明明表示,在手工补息等政策推动下,社融“挤水分”,部分空转套利的企业存款提前还贷,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行为被监管禁止,且存量部分的后续补息也禁止支付,类活期的协定存款大量支取,用于提前还贷或者溢出到性价比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的“存款搬家”重现。

理财机构间竞争或进一步加剧

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两类市场规模齐增的同时,对于“资管一哥”位置的争夺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受到“破净潮”影响,银行理财行业规模自2022年年中出现回落,在2023年6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同比降幅达到了13.07%,存续规模首次被公募基金超越。

此后一段时间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公募基金也坐稳了“资管一哥”位置,稳居我国资管行业第一大行业。

今年3月初,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29.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对比来看,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截至2024年2月底,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约为27.14万亿元,与公募基金相差2.17万亿元。而在去年11月末,两类资管机构的规模差距一度缩小到0.71万亿元。而今年一季度权益市场的快速转暖,让两者的规模差距扩大。

对此,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表示,股票市场反弹导致权益型公募基金净值规模回升,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也保持了增长,而银行理财产品在权益配置占比较少,这也是从规模角度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而此次大规模“存款搬家”,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幅上涨,二者差距也将缩小。

对此,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的报告中表述,公募基金在权益类产品上拥有较明显的优势,如果股市回暖,两者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但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理财可能继续替代存款,所以理财增长潜力很大。同时,随着部分大行的发力,理财规模也有望重新反超。

实际上,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在风险收益分布特征、客群、资金来源、投资等都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未来发展,业内观点普遍认为,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两类机构既要差异化竞争,也需要谋求合作、共同成长。

王铁牛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主要配置是在现金管理类和债券型理财产品为主,适合客户一般风险偏好水平较低,更加追求稳健收益;而公募基金在权益类投资方面更具优势。

有基金公司从业人员认为,未来有望加大银基合作力度。例如,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整合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通过与公募基金合作,提供权益类资产投资管理服务,满足投资者对于多样化投资的需求。公募基金可以利用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拓展投资者群体。

上述从业人员还表示,双方还可以在投研能力建设、产品创新和信息共享、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和满意度,构建更紧密的竞合关系。

此外,对于银行理财的发展,明明认为,银行理财规模扩大的过程中,若要进一步健康发展,银行还需要合理规划设计产品结构布局,满足不同的投资者需求,提升客户的投资体验;注重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识别,打破刚兑思维,严禁虚假宣传;提升投研能力,优化市场跟踪、风控管理等流程制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