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人民政协报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利用障碍引发的,以高血糖为标志的慢性疾病。该疾病主要分为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3种类型。病因主要归结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下降,或者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两者兼备,使得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和储存。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和家族有疾病聚集现象。此外,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胰岛功能损伤在糖尿病各亚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胰岛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并退化,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衰退现象,导致约30%的2型糖尿病患者须终身依赖于胰岛素注射治疗。长期以来,胰岛移植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功能性治愈的希望,但由于供体匮乏和胰岛分离技术复杂,这一治疗方法难以广泛推广。

日前,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殷浩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程新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疗法,成功治愈一名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该患者已彻底脱离胰岛素长达33个月。相关成果刊发于国际期刊《细胞发现》。

这项技术的首例受益者为一名59岁男性,有25年2型糖尿病病史,并发展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2017年出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并接受肾移植。但由于其胰岛功能近乎衰竭,每天需要多次注射胰岛素,未来存在极大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风险。研究团队利用患者血液PBMC重编程为自体iPSC细胞,进而建立具有内胚层分化特异性的内胚层干细胞(EnSC),并以EnSC为种子细胞在体外再造胰岛组织(E-islet)。2021年7月19日,在临床前研究的基础上,团队成功将120万胰岛当量(IEQ)的E-islets通过经皮肝门静脉介入的方式移植到患者的肝脏内,并定期监测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指标。术后116周的数据显示,E-islet移植在血糖控制、外源胰岛素减量/脱离以及空腹/餐后C肽/胰岛素分泌等关键临床指标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有效性。该研究首次在人体内证实,干细胞来源的再生胰岛组织可长期有效代偿T2D晚期患者的胰岛功能损失,逆转高血糖并实现功能性治愈。

殷浩介绍,相关科研团队历经十余年潜心研究,利用患者血液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重编程为自体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并使用国际首创技术使之转变为“种子细胞”即内胚层干细胞,最终实现在体外再造胰岛组织。该项技术已趋于成熟,是再生医学治疗糖尿病领域的重大突破。

除首例严重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团队也成功开展并治愈了多例脆性1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者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将包括干细胞来源的再生胰岛组织作为临床药物的药效学研究、适应症的进一步拓展,以及开发无需免疫抑制的“通用型”再生胰岛组织的制备技术。

(陈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