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旅游客流“井喷”,假日经济背后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媒体滚动

关注

假日经济是观察经济的一扇窗口,也是展现市场韧劲与企业创新活力的“风向标”。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带动假日经济持续升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95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全国各地旅游客流“井喷”。

随着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带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泛旅游产业实现多赢。假日经济背后的流量“密码”是什么?各地如何抓住小长假,实现从“揽客”到“留客”?这个“五一”假期,不少创新主体紧抓热点,推陈出新,将科技创新、文化演出、地标美食等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以知识产权助力当地假日经济差异化发展。

科技赋能旅游 数智转型提速

科技创新在旅游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旅游体验的品质,也为假日经济升温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一部分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日坠西山,华灯初上,古镇两岸灯火通明,河面水帘袅袅升起,激光电影在夜幕中上演,生动展现三河千年人文变迁。“五一”假期,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的三河古镇,一场以“三河明月夜”为主题的灯光秀,让现场游客赞不绝口。

作为三河古镇景区运营方,肥西县三河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三河文旅)积极与广东华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投影系统成像技术及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应用于景区景点,在古镇护城河、小南河等多片水域推出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新项目。

三河文旅有关负责人介绍,“三河明月夜”灯光秀以游船水路和步行陆游为主线,运用水幕、喷泉、音乐、全彩激光等多媒体技术成果,以天然团雾为投影成像载体,将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演绎路线之中。灯影交织下的三河古镇,既保留了古镇历史的古朴气息,又增添了现代化的科技感,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一场时空穿越之旅。

哈尔滨松花江畔的无人机表演点燃观众激情;上海天文馆神秘的音乐和光影伴随观众探索“无限宇宙”;雁塔流光、大唐如梦,一副AR眼镜让游客一眼梦回长安……从“看景”到“入景”,各地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成果,积极打造互动性与沉浸式并存的新场景,“科技+文旅”融合的智慧旅游成为消费新亮点。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首批42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均超120%以上,总额超过2.2亿元,消费人次超430万。

民俗文化相融 新潮体验“拉满”

火热的假日经济背后,涌动着文旅融合深入推进的鲜活实践,折射出“诗和远方”不可阻挡的融合大势。

在江苏扬州,运河大剧院14场演出场场爆满,类型多元、内容丰富的各类展演活动,成为拉动假日经济的新动力;在浙江杭州西湖景区钱王祠内,一场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让游客们不仅可以近距离了解西湖绸伞、中华龙风筝等非遗项目,还能化身“非遗手艺人”,感受匠心温度;在江西抚州的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一边欣赏着以《牡丹亭》改编的实景演出,一边漫步在古老的庭院、青砖黛瓦之间,感受独特的魅力……“五一”假期,不少企业着眼地域文化特色,不断创新表演内容与形式,推出话剧、舞剧、非遗市集等多类型活动,为游客们提供多种假期新体验。

“随着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渐浓,仅是打造旅游景观,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演艺管理中心总经理苏卉介绍,该公司深耕“文化+演艺”创新,结合科技、创意、互动等表现方式,致力于让游客享受沉浸式旅游体验。

和文旅演出一样火爆的,是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天一阁定制纪念币、鸟巢旅游纪念币……在“五一”假期,北京京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推出的纪念币激光雕刻机,在全国多个景区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景象。新颖的文创定制方式,引发了广大游客的热烈追捧。

地方美食醉人 地标产品吸睛

“五一”出游,少不了“打卡”各地美食。为发展好假日经济,各地频出实招,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让顾客感到宾至如归。

在江苏,徐州市山区开展“五一‘铜’你共欢乐”促消费活动,在铜山区棠张桑果园设置水果采摘区、餐饮美食区、科普教研区等。新建的蚕桑文化科普馆和桑果文化广场成为节假日游客采摘、研学的好去处。

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桃花源街区正式开街。丰富多彩的文娱项目和璀璨夺目的灯光夜色,带动假日经济持续升温。街区内,郧阳大鸡、郧巴黄牛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体验馆吸引游客驻足,近距离了解竹山当地的特色美食。

在四川,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文宫枇杷迎来丰收季。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专门设立24小时营业的枇杷集市。枇杷集市内,一筐筐金黄的枇杷沿街铺开,客商和游客络绎不绝,现场热闹非凡。

今年以来,不断升温的假日经济,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面对游客日趋强烈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以知识产权赋能的文旅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新亮点。(本报记者 黄佾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标题:知识产权:假日经济的流量“密码”

编辑:晏如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冯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