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谨防信托公司“虚胖”

市场资讯

关注
听新闻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伴随信托公司2023年年报的陆续披露,诸如规模增业绩降、增收不增利等问题暴露出来,关于一些信托公司是否“虚胖”的讨论也不绝于耳。

从年报的信息可见,一些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总量持续增长且增速较快,但与资产规模增长相反的是,其业绩呈下降趋势。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性问题也有共性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监管政策的调整、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客户需求的提升等因素,导致信托公司必须面对转变发展模式、转换增长动力等诸多挑战。

从行业层面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三方面:其一,传统经营理念的惯性作用。过去粗放式的经营发展模式仍然有一定惯性作用,部分公司仍盲目追求规模,追求大而全、以量取胜的发展路径,在新分类转型的新形势下,这种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需尽快摒弃。其二,新模式建立过程中的短期波动。在新分类背景下,部分信托公司开始探索新的业务门类,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正在建立中。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在起步探索期往往回报率相对较低,信托公司是以自身的服务能力等无形资产来换得有形的收益,这需要时间,需要慢慢地获得委托人的信任及市场的认可。并且,在起步期,管理佣金标准或者是服务收费标准往往都不是很高。在这个发展阶段,虽然资产服务信托的规模增加很快,但是利润却没有同步增长。其三,少数机构存在“价格战”等不当竞争行为。面对经营和转型的压力,少数信托公司在由传统的信托融资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资产管理信托业务以及公益慈善业务转型的过程中,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上,而是简单地通过价格竞争来获取市场份额,通过违背市场规律的低收费、少收费甚至不收费来挤占其他同业机构的市场,这样的方式也会直接导致其资产规模虽然增长很快,但是盈利却走低,甚至出现亏损。这其实是一种恶性竞争手段,对于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以及自身长远可持续发展都是一种伤害,是一种严重的短期行为。

从信托公司年报的数据可见,大多数信托公司面临的问题属于上述第二种,简单来说就是业务结构和收入模式转型。比如,某受托管理信托规模排名前列的信托公司在分析盈利下滑时表示,是因为基于信托本源受托服务定位的服务信托占比高,规模效应明显,但信托报酬率并不高。对于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但营收尤其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的原因,某头部信托公司表示,公司定位轻资产、服务型信托公司,大力探索发展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家庭信托等业务,故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营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的现象。事实上,资产服务类信托规模增长明显,恰恰是信托公司积极响应信托新分类导向、进一步调整业务布局、推进公司加速转型的证明。以规模增速提升明显的中粮信托为例,2023年,中粮信托信托规模突破3000亿元,同比提升89%。其中,财富管理全口径销售规模突破1400亿元,证券服务类信托业务存续规模近1200亿元,家族/家庭信托业务存续规模突破9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规模不断做大的同时,要防止“虚胖”。信托资产规模对于信托公司来说,绝非“越大越好”,而是要和公司自身能力建设相匹配。可以说,规模是一把“双刃剑”,信托资产规模的壮大,可能为信托公司带来更多收入,但管理庞大的信托资产需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能力去支撑。相反,信托资产规模小或许更有利于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在本源业务上做精做细。

防止信托“虚胖”需“减脂增肌”,增强自身的核心力量。当前,信托公司需在商业模式和服务收费模式上持续探索创新。信托公司的最主要职能就是利用信托制度为社会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信托法明确委托人是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资产交付受托人进行管理,这种信任来源于对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能力的认可。正是基于信托公司能比一般人管得好的前提,才会有人把财产交给信托公司来管理。当前,参与资产管理的金融机构不断增多,给信托公司带来的既有竞争又有机遇。在这种背景下,信托公司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争取在某个或几个领域占领优势地位,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