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今年“百千万工程”怎么干?广东提出41项任务单

中国经济网

关注

转自:羊城晚报

从开局起步到加力提速,今年广东对“百千万工程”的部署和落实,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5月10日,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印发《2024年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文件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力量参与等六大方面提出41项具体要求,以统筹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城镇提能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兴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打赢打好几场事关全局的大仗硬仗,奋力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在加强组织实施方面,《工作要点》提出强化组织保障、典型引领、考核监督、群众发动、宣传引导等五方面要求。强调要进一步压实各地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省市县“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作用,整合相关资源、汇集多方力量,集中攻坚、加快突破。要组织开展新一批典型镇村培育工作,同时适时开展典型县镇村培育成效评估。

大抓产业发展

培育10个百亿现代农业产业带

《工作要点》明确了推动平台园区提质增效、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培育壮大食品工业、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化精品化发展、优化县域商业服务功能、提升县域品牌影响力等工作任务。

提出了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新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数量不少于600个、培育10个全产业链产值达百亿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在10个以上县(市、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新认定100家左右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开工50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规划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梅州市原四望嶂矿区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创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和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培优扶强6—8个县域特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培育100个以上“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办好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遴选认定首届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等具体要求。

大抓人居环境建设

百县千镇万村开展绿化行动

《工作要点》从环境综合整治、风貌管控提升、美丽圩镇建设、县镇村绿化美化四个方面提出工作推进要求。明确了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运营管理、“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村庄公共空间整理、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百县千镇万村绿化行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等具体工作。

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

优化“一老一小”综合服务

《工作要点》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基础设施提能升级,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一老一小”综合服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同时,要开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推动“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优化青年入县下乡就业创业服务政策体系;组织开展“粤菜师傅”培训4万人次以上、“南粤家政”培训16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50万人次以上;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全域应用试点;持续推进县域紧密医共体建设、“万名医师下乡”工程;深化“长者饭堂”建设;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深入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大抓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金融资源下沉县镇村

《工作要点》强调要构建县域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构建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推进县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重点任务财力保障,推动金融资源下沉县镇村,激活土地要素潜能,完善人才引育留用链条,推动数据要素赋能应用。

《工作要点》明确,要完善“反向飞地”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运行机制;推动风电项目建设与农村风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融合;深化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出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行动方案;开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专项改革试点;选取一批县(市、区)开展供销合作社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社村”合作试点;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建立“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财政保障机制;深化财政资金“补改投”改革;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持计划(“启航计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人才发展帮扶计划(“扬帆计划”);完善省“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各项功能

大抓社会力量参与

引导港澳台同胞、海内外侨胞积极参与

《工作要点》要求,深入实施新型帮扶协作,更好发挥智力支撑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县镇村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力量,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海内外侨胞等积极参与。

文:记者 许悦 通讯员 岳百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