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青灯有味似儿时

新民晚报新民网

关注

陆振鑫

三毛曾说,读书是这世间最宁静的快乐。回首过往,已过而立之年,脑海里印象深刻的往事,多与读书有关。

小时候家里穷,家人文化程度也不高,除了课本,基本没有别的书可读,唯一能读到的便是报纸。每逢春节,父母就会从工厂带回一些旧报纸糊墙。原本黑乎乎的土墙贴上报纸后,变得焕然一新,这也便开始了我的“读报”生涯。

墙面糊的多是《人民日报》《良友周报》。有时我一个人在家,看新闻、读故事就成了打发时间最好的良药。于是,搬个小凳子坐着,低着头慢慢从墙角看起,一会儿工夫就得站在凳上仰着头阅读。时间一长,墙面上的报纸几乎都被我看过了,甚至闭着眼睛都知道某个新闻在哪个角落。实在没东西可读之时,我就偷偷撕开报纸一角,匆匆看完背后内容,再用饭粒粘回去,不让父母发现。后来,奶奶从上海亲戚家拿来《西游记》《三毛流浪记》等绘画本,这让我喜出望外,一遍又一遍地看,几乎都翻“烂”了。

上了初中,听说学校图书馆办理借阅证,我第一个报了名。跑进图书馆,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竟有些不知所措。按照每人最多借阅3本的规定,我左挑右选,反复斟酌,才选定《狂人日记》《飞鸟集》和《三国演义》。捧着沉甸甸的书籍,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恨不得当晚就把书看完。清晰记得寒暑假,图书馆每半月只有半天开放时间,我总赶着时间点,一早就骑车去学校,候着开门,归还看完的书,找寻新的“食粮”。一来二去,跟管理员混熟后,有时磨磨嘴皮子,还能多借上一本书,为此常常窃喜。

考上市重点高中后,我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细想起来,我把坐车、如厕、周末临睡的时间用上,才勉强读完几本书。后来上了大学,学校藏书海量,我也不爱玩游戏,除了上课和社团活动,其余时间就是读书。室友们都爱读书,通常周末图书馆座位紧张,大家就约定两人负责占座,两人负责买早餐。4年里,我们春读“绿满窗前草不除”,夏读“瑶琴一曲来熏风”,秋读“起弄明月霜天高”,冬读“数点梅花天地心”,一起徜徉书海,一起宿舍夜谈,或哭或笑,或悲或喜。如今想起来,这样的读书生活有苦趣,更有乐趣。

人生千条路,书是心安处。陆游在《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中写道:“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虽然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一场与书籍相伴的远行,静坐窗前,一个人、一杯茶、一盏灯、一本书。

窗外,风景正好;窗前,读书正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