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采摘游“成长”还需多向发力

镇江日报

关注

周迎

“五一”假期刚刚过去,县域旅游的火热攀上热搜。其中,乡村采摘游以主打体验感受到游客青睐。但从各地的反响来看,游客“乘兴而来”是真,“满意而归”却并不一定,采摘游的进一步成长,还需在更多维度破局突进。

同质化严重,体验感参差不齐,乡村采摘游仍有短板。假日期间,众多市民放弃“诗与远方”,选择了拥抱近郊的采摘游。但在同一季节、区域的采摘目的地中,品种同质化普遍存在。以“五一”假期为例,由于今年草莓采摘已近“绝唱”,后续的桑葚、枇杷、早桃还未登场,市民能够采摘的只有少量地产樱桃,这就导致不少采摘点在“人从众”下匆匆收场。同时,部分采摘目的地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接待能力不足等因素,也造成了游客体验感不佳。

“个性化”混搭,“分段式”体验,给采摘游的各类鲜果“加戏”。如何补齐短板,经营者可以从“多样”和“延时”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各地采摘园可精心挑选不同种类的同期水果,科学栽培,丰富同一时期精品鲜果的采摘选择;另一方面,可以多选择同一品类但成熟期不同的品种,打出“错峰牌”,延长采摘周期,赋予采摘游更长久的生命力。

文化赋能,科技助力,采摘游必然会更加精彩。在消费者看来,“采摘游”的关键并不在数量,而是体验感,这就要求采摘园围绕这一重点作好文章。结合当地文化、风貌等因素,打造个性化采摘园;依托科技化手段,将上一季或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配套销售;依托物联网技术提供更为精准的采摘指南;设置多样化的采摘活动、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项目……只有让游客在采摘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才是采摘游目的地解锁流量密码的关键。

相信,在坚持丰富产品体系、注重游客体验、融合文化与特色的努力下,在依托科技创新、完善设施与服务的措施下,越来越多的采摘园能打造出让消费者既能“乘兴而来”,又能“满意而归”的假期打卡点,推动乡村休闲农业发展和游客经济的“双向奔赴”,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