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惊呆!上交所IPO公司英特派铂业联合大客户、供应商套取银行贷款41亿元,高息转贷套利1400万!

新经济IPO

关注

文:海川;编辑:木心

2023年6月,英特派铂业股份有限公司向上交所主板提交招股书;2024年2月,英特派铂业披露了首轮问询回复函。披露信息显示,英特派铂业发行前总股本18000万股,本次拟公开发行6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英特派铂业拟募资10.96亿元,其中,5.54亿元用于年产45吨贵金属材料生产线技改扩能项目;2.04亿元用于研发中心项目;3亿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3765万元用于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

计算可知,英特派铂业此次IPO估值约44亿元,2021年和2022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97万元和1.04亿元,对应发行估值约52倍和42倍,估值较高。

创始人夸大业绩遭招股书打脸

招股书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尹克勤直接持有26.30%的股份,并通过英特派投资间接控制发行人40.50%的表决权,通过英铂挚诚间接控制发行人10%的表决权,合计控制发行人过半数的表决权,并担任发行人的董事长及总经理。

尹克勤1957年生,1980年7月至2002年10月就职于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历任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市场部部长、副厂长。2001年10月辞职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尹克勤一起辞职创业的元老大都来自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也就是尹克勤昔日的老同事。例如,英特派铂业现任董事兼副总经理黄波1991年8月至2002年10月任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员工,2002年11月起任英特派铂业生产部部长。

英特派铂业现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孙鲁1988年3月至2002年10月历任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员工、销售经理;2002年10月起进入英特派铂业担任销售经理、市场营销部副部长、市场营销部部长。

英特派铂业董事兼营销总监颜伟1992年3月至2007年1月历任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员工、销售经理;2007年5月进入英特派铂业从事销售工作。

英特派铂业公司董事兼管理顾问陈明明1980年7月至2002年10月任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车间主任;2002年10月进入英特派铂业担任生产副总经理。

英特派铂业董事、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刘玉龙2007年5月至2015年7月任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科长;2015年10月进入英特派铂业,担任财务部长。

此外,英特派铂业现任公司监事兼技术发展部部长杨志先2000年7月至2002年3月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重庆川仪一厂技术员;2002年4月进入英特派铂业担任技术员、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

可以说,尹克勤从老东家挖了从技术到生产,从销售到财务的一整个核心团队,当然,挖人创业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从尹克勤的创业历史看,他出来创业也是“被逼”的。

2017年5月9日,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宣传部下的微信公众号“北碚发布”,转载了一篇5月7日《重庆晨报》发表的人物采访稿件,标题为《《尹克勤: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行业翘楚》。文章详细讲述了重庆北碚人尹克勤的辉煌创业史。

根据文章讲述,尹克勤祖籍浙江,8岁时,川仪厂内迁至重庆北碚,尹克勤随父母从南京迁至重庆。受父母影响,尹克勤毕业后进入川仪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凭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尹克勤逐步从普通工人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市场部部长,直至川仪厂副厂长。那几年,贵金属在新兴工业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2001年,已升任川仪副厂长的尹克勤希望引入外来资本,研发制造贵金属生产装备。然而,川仪厂最终没有同意尹克勤的发展思路。

不过,尹克勤的提议却被浙江一位投资商看好。2002年,36岁的尹克勤辞去川仪厂副厂长职位,和几位朋友来到浙江无锡开始创业,启动资金只有100万。文章引述尹克勤的话称,历经多年发展,英特派铂业自处研发的贵金属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垄断,并拿下了彩虹集团所有生产线。

尹克勤自豪地称,2016年,“公司营业额突破16个亿,一跃成为全国同行的龙头企业”。

但是,新经济IPO发现,尹克勤这位创业大佬在业绩问题上似乎吹牛了。以为根据英特派铂业招股书,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10.28亿元、14.15亿元、17亿元,也就是说,直到2022年,英特派铂业的年营收也才超过16亿元,那么,6年之前,英特派铂业所谓的“营业额突破16亿元”又是如何诞生的呢?作为公司创始人和第一大股东,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公然就营收数据撒谎,而且从目前数字推测,其虚报业绩水分有点大,我们不清楚尹克勤对官媒及当地政府虚报公司营收的目的是什么,但是,这至少反映了其基本诚信存在问题。由此思考,英特派铂业招股书中的业绩可信度是不是要打一个问号?

除了涉嫌虚报业绩外,尹克勤的英特派铂业在招股书中所宣传的科技创新属性也存疑,至少从科技投入看,英特派铂业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909万元、2007万元和1523万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0.88%、1.42%、0.9%,

2020年-2022年,尹克勤的老东家川仪股份的研发费用率均超过6%,为英特派铂业的5-7倍;行业平均研发费用也在3.6%以上,为英特派铂业的3-4倍。

联合供应商及大客户套取41亿贷款

当然,和研发投入偏低、科技属性存疑相比,英特派铂业更大的问题在于内控混乱,实际经营存在重大合规风险。

招股书及回复函显示,报告期内,英特派铂业不仅大量利用供应商借助虚假交易合同套取银行贷款,而且还为客户提供银行贷款资金通道,也就是帮助客户套取银行贷款。

招股书显示,英特派铂业主要通过英特派金属、国际复材、全银贸易等套取银行贷款,具体操作方式为,银行将英特派铂业申请的贷款按照英特派铂业指示支付给英特派金属、国际复材、全银贸易,英特派金属、国际复材、全银贸易收到相应款项后再转给英特派铂业使用,并由英特派铂业向银行偿还贷款及利息。

招股书显示,英特派铂业还为大客户国际复材提供银行贷款资金走账通道,具体操作方式为,银行将国际复材的贷款按照国际复材指示支付给英特派铂业,英特派铂业收到相应款项后再转给国际复材使用,并由国际复材向银行偿还贷款及利息。

简而言之,英特派铂业不仅自己利用虚假交易合同套取银行贷款供自己使用,而且还帮助大客户套取银行贷款供后者使用。

那么,英特派铂业及合作伙伴获取的银行贷款规模有多大呢?

2020年-2022年,英特派铂业为自己获取银行贷款规模分别为2.749亿元、2.55亿元、2.45亿元。具体来看,2020年,英特派铂业通过国际复材获取银行贷款2.249亿元,通过全银贸易获取银行贷款5000万元;2021年,英特派铂业通过英特派金属获取银行贷款2.05亿元,通过国际复材获取银行贷款5000万元;2022年,英特派铂业通过英特派金属获取银行贷款2.4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派金属为英特派铂业的全资子公司,英特派铂业通过与自己的子公司进行关联交易获取银行贷款,银行是如何审核通过的?从回复函看,向英特派金属发放贷款的包括江苏银行无锡诚业支行、中国工商银行无锡锡山支行,中国银行无锡锡山支行、浦东银行无锡分行等。

除了自己利用供应商套取银行贷款,英特派铂业还以供应商的身份,为大客户之一的国际复材贷款提供帮助,将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悉数转给国际复材,供后者使用。

2020年-2022年,英特派铂业协助国际复材套取的银行贷款金额分别为25.45亿元、13.77亿元、2.17亿元,三年合计通过虚假交易获取贷款41.39亿元,非常惊人。

上述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实际上是骗贷。为什么呢?因为英特派铂业与国际复材之间的实际交易规模没有那么大。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国际复材向英特派铂业采购金额分别为1.88亿元、5.28亿元、2.12亿元,分别占后者当年营收的18.34%、37.35%和12.48%,各期间分别为英特派铂业的第三大客户、第一大客户和第三大客户。

由此可见,英特派铂业协助国际复材获取的银行贷款远远超出两者之间真实的交易规模,银行贷款总额为双方交易总规模的4.5倍,而银行是基于什么批准向国际复材及英特派铂业发放上述几十亿贷款的,也是一个谜。

新经济IPO注意到,英特派铂业之所以配合国际复材获取银行贷款,除了后者为贡献营收的主要大客户之外,两只这还存在间接投资关系。招股书显示,2018 年,英特派铂业作为有限合伙人认购云熹基金17.28%合伙份额,而云熹基金定向投资国际复材。截至报告期末,云熹基金持有国际复材 15.09%股份,因此,英特派铂业间接持有国际复材 2.61%股份。

违规转贷套利1400余万

新经济IPO注意到,英特派铂业利用供应商从银行套取的贷款资金,部分被用于对外转贷给第三方,涉嫌违规转贷套利。

2020年3月,英特派铂业与深圳市道科思医药有限公司签订《融资协议》,深圳市道科思医药有限公司向英特派铂业借款500万元,截至2022年末,借款均已归还,借款利息已结清。

2021年7月,英特派铂业与湖北三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三磊签订《借款协议》,湖北三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向英特派铂业借款5000万元,借款利率8%,由重庆三磊提供担保,截至2022年7月,所有借款均已归还,借款利息已结清。按借款利率计算,英特派铂业转贷获利400万元。

2020年7月,英特派铂业与重庆三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借款协议》,重庆三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向英特派铂业借款3000万元,借款利率8%,2021年6月所有借款均已归还,借款利息已结清。按一年借款计算,英特派铂业获利240万元。

2019年8月、2020年9月,英铂挚诚因支付股权转让款等需要,向英特派铂业分别借款1545万元、47.60万元,借款利率4.35%,2021年1月所有借款均已归还,借款利息已结清。计算可知,英特派铂业此次转贷获利约百万元。

2018年11月,无锡和旭向英特派铂业借款10000万元,借款利率6.5%,2019年12月,无锡和旭向英特派铂业借款880.41万元,借款利率6.5%,累计借款金额10880.41万元。无锡和旭将收到的款项全额转借至国际复材股权激励员工,并根据后者指示直接支付至相关员工对应的员工持股平台,用于国际复材员工股权激励出资,借款利率6.5%,借款期限2年。国际复材员工分期归还借款,无锡和旭收到款项后归还给英特派铂业。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分别归还借款918万元、845万元、9117.41万元,截至2021年8月31日,所有借款均已归还。公司根据实际借款天数确认利息收入,2020年度、2021年度利息收入分别为552.00万元、216.94万元。

招股书显示,通过上述多次向第三方借款,英特派铂业合计获取利息超1400万元。

招股书称,英特派铂业通过转贷取得的相关资金均用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未明显背离相关合同的约定,且英特派铂业未将相应资金用于再贷款、投资房地产领域、金融理财或者金融投资等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但是,英特派铂业向第三方出借的部分贷款流向了房地产业。例如,湖北三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住宅地产、商业地产业务的公司,英特派铂业向该公司借款明显违反了监管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派铂业从银行获取的大部分贷款利率在3.5%-4.5%之间,这本来是国家和银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采取的让利行动,但却被英特派铂业用来转贷牟利。英特派铂业对第三方公司的借款利率大部分为6.5%-8%,从中套利明显。

在 IPO 审核中,“转贷”问题常见,也一直是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转贷”即IPO公司为满足贷款银行受托支付的相关要求,在无真实业务或真实业务规模不足的情况下, 通过供应商等取得银行贷款或为客户提供银行贷款资金走账通道的行为。

“转贷”行为具体表现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但款项以委托支付的形式通过借款企业的结算账户付款至支付委托书中所列示的供应商、关联方等账户中,后者随后将款项转回借款企业账户。

新经济IPO注意到,此前披露的IPO公司转贷规模一般较小,像英特派铂业和国际复材这样几十亿的规模非常罕见,也说明这两家公司互相勾结,利用银行审核漏洞,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达到了极其夸张的程度。

大规模的转贷行为违规是肯定的,其中可能涉及到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罪和高利转贷罪。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贷款通则》第69条规定,

“借款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银行法》第八十条等法律规定处以罚款并追究刑事责任。”

第71条规定,“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贷款人对其部分或全部贷款加收利息;情节特别严重的,由贷款人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四、未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借款人用贷款经营房地产业务的;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借款人,用贷款从事房地产投机的。

六、套取贷款相互借贷牟取非法收入的。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英特派铂业上述大规模转贷行为,招股书披露获取利息收入就达到了1400多万元,显然涉嫌重大违法违规。

最后,根据证监会的规定,转贷属于首发企业财务内控不规范的表现之一,对报告期内存在的转贷行为,中介机构应根据发生的原因及性质、金额及比例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构成对内控制度有效性的重大不利影响。而是否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涉及金额大小,具体标准为,报告期内转贷、票据违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金额累计分别在5000万元以上或占发行人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以上,从这点看,英特派铂业的大规模转贷以及牟取非法利息收入的行为也远远超过上述标准。

然而,保荐机构在回复函中称,截至目前,英特派铂业通过供应商等取得银行贷款本息均已结清,未因上述事项受到过主管机关行政处罚。英特派铂业及其子公司英特派金属已取得中国银保监会无锡监管分局出具的无违规证明及相关银行出具的无违规确认函。自 2023 年 1 月起,发行人未发生新的转贷行为。

简而言之,在各方努力之下,英特派铂业涉及40多亿转贷的违规行为就被认定为“无违规”了。问题是,这样一家“敢想敢干”的公司,如果真的上市后,还会不会继续从事更加冒险的行为呢?这值得监管审核人员和每一名二级市场投资人深思。

注:除注明外,本文所有引用图表及数据均来自招股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