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为何要早期下床活动

南宁晚报

关注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黄秀菊

一、什么叫早期下床活动

早期下床活动定义为术后第一天完成从床上坐起、站立、行走和椅子入座等过程。

二、腹部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什么好处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促进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干预措施和手段,对患者的康复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促进肠胃蠕动,让患者肛门排气的时间提前,腹胀程度减轻,术后进食时间提前,腹部切口愈合加快,避免出现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可大大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成本和医疗资源。

三、早期活动的时机和方法

1.根据患者手术时长及手术难度不同,一般于术后6~12小时患者神志足够清醒,生命体征平稳,伤口疼痛不是十分剧烈,因手术、麻醉伴随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较轻者可以在家属的协助下在床上适当活动。如抬高床头、翻身、抬臀活动、四肢屈伸运动,及坐起自行洗脸、刷牙等。值得注意的是,抬臀活动是早期床上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使臀部及盆底肌肉有节律的收缩与放松,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肉收缩力,增加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抬臀活动还可通过有节律的腹部运动和肛门括约肌运动,增强腹肌和肛门括约肌收缩力,促进肠蠕动和提高直肠敏感性。

2.首次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因手术难度不同有所区别,一般为术后第一天(建议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在成年家属陪伴或搀扶下循序渐进。先进行床上坐起30秒、床旁坐起、双脚摆放在地面或凳子上保持坐姿。观察患者的感受,如果患者有不适感,根据个体情况每次保持该姿势5~10分钟后躺下休息,全天协助患者锻炼2~3次即可;如果患者坐姿无不适主诉,则协助其床旁站立30秒,扶床栏原地踏步、离床5~10分钟,就地休息一会。慢慢适应后逐渐增加每日活动的次数及时间,建议每日床下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每日重复进行3~5次练习为宜。

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保障

1.在患者身体耐受的前提下,为患者合理安排下床活动的次数及时长。活动过程中一旦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心跳快、剧烈疼痛、手抖、冒冷汗、引流液或伤口渗液明显增多且颜色鲜红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就近安置患者休息,并立即报告医护人员处理。注意量力而行,安全第一。

2.尽量在医护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下床活动前先评估患者的病情,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下床活动要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建议在病房走廊内、家属搀扶下或双手搀扶走廊扶手活动,活动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不适马上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及指导,保证患者的安全。

五、几种特殊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身上留置管道或仍然需要输液治疗。建议提前用扣针将管道固定在衣服上低于引流管口的位置,保持管道畅通无阻;仍需输液者将药液挂在活动输液架上,双手推着活动输液架在病房走廊来回活动,保持输液畅通不易回血堵管,活动输液架又可起到拐杖的支撑作用,有效预防患者因体力不支而发生跌倒。

2.特别害怕疼痛的患者。实时关注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以消除或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手术切口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遵医嘱对其实施镇痛治疗,提高其舒适度及下床活动的意愿。

3.患者或家属不配合。若出现家属对患者(患儿)过度疼爱(溺爱),患者或家属害怕下床活动会增加痛苦、伤口会裂开等情况,建议指定1~2个家属轮流全程陪护,保证医护人员的术后活动指导能够很好落实;医护人员应耐心讲解,消除患者及家属的各种担心或不解;活动期间加强监督指导,从而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加快术后快速康复的进程。

六、忽略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何危害

人体腹腔内部脏器数量众多,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肛门排气(放屁)、排便时间及有无肠鸣音是了解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是否已经恢复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手术创伤刺激、术中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及胃肠激素调节混乱,同时伴随炎症刺激和胃肠功能减弱等,导致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肠腔内存积过多气体,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所以术后很有必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否则患者的肛门排气(放屁)、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均延后,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还会导致肠粘连、肠麻痹、肠梗阻、伤口裂开并感染、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全面康复,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浪费医疗资源,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