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啥是“手机口”电信诈骗?如何防范? 这份防骗指南高低得仔细看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沈阳晚报

一餐馆老板偶然接到一通电话,对方称是某学校主任,学校食堂急需订购一批大礼包。李先生见来电号码正常,又是谈生意的,并未起疑,双方便互加微信,沟通具体采购细节。然而,李先生很快便在对方的套路下被诈骗了12万余元。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从警方获悉,这是一起典型的“手机口”诈骗案件。那么,什么是“手机口”诈骗?又该如何防范?5月7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餐馆老板订购大礼包被骗

李先生经营餐馆多年,偶然接到一通电话,对方称是某学校保障部主任,该校食堂急需订购一批大礼包。李先生见来电号码正常,又是谈生意的,并未怀疑对方,于是双方互加微信,开始沟通具体采购细节。

然而,李先生很快在对方的话术下被诈骗了12万余元。警方通过研判分析连夜排查,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在某茶馆内,通过“手机口”业务协助境外人员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什么是“手机口”业务?

所谓“手机口”,是指将两部手机用一根音频对录线连接或同时打开外放,其中一部手机通过网络社交软件与诈骗分子通话,另一部插入本地电话卡拨打受害人电话,实现语音中转,成功掩饰诈骗电话归属地,以此降低受害人的警惕。

近年来,公安机关通过开展“断卡”等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打击国内的“黑灰产两卡”犯罪,压缩了境外涉诈团伙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犯罪分子“开发”出“手机口”诈骗。通过“手机口”业务进行语音中转,诈骗分子可以和受害人直接对话,使犯罪更具备隐蔽性和欺骗性。

“不用说话”的兼职会受什么法律制裁?

境外电诈团伙向受害人实施诈骗的过程中,兼职中间人的作用就是连接两部手机。中间人只需帮助拨通受害人的电话,打开免提,以旁观者的身份听双方隔空对话,最后再根据诈骗团伙的指令挂断电话。虽然全程不用说一句话,但只要打开了免提,就可以听到出双方的对话内容,因此这是在明明知道的情况下协助电信网络诈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擦亮眼睛,不要出租、出借、出售手机卡及银行卡,更不要为境外诈骗分子架设“手机口”,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诈骗分子将魔爪伸向未成年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借助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网银技术实施非接触式诈骗犯罪迅速发展蔓延,骗取的往往都是被害人多年来积攒的“辛苦钱”“看病钱”或“养老钱”,涉案金额大,侵害对象广,给居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

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然帮助诈骗团伙架设呼转设备,提供手机卡、通讯工具予以帮助,帮助诈骗分子拨打诈骗电话等行为都涉嫌违法犯罪。在这类案件中,境外诈骗分子已经将魔爪伸向了未成年人。因此,监护人要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引导,防范“手机口”诈骗,在看到孩子使用两个手机操作或者下载登录陌生软件时要警惕起来,不要让孩子因为蝇头小利,落入“手机口”诈骗的陷阱。

花样百出的电信诈骗方式让人防不胜防,从人脸识别、数字货币等新技术被违法利用,到冒充公检法谎称当事人参与犯罪,诈骗伎俩和手段不断翻新。电信网络诈骗无孔不入、隐蔽性较强,单靠执法司法部门很难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和全面封堵。

警方倡议,广大居民应积极参与反诈活动,通过了解诈骗手法、增强反诈意识、制止诈骗行为等方式,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切实提升防骗能力,共同筑牢防范电信诈骗的铜墙铁壁。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