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宁德时代亲密伙伴龙蟠科技递表港交所,2023年亏损15亿

猫财经

关注

蓝鲸财经记者 徐晓春

巨亏12亿元之后,龙蟠科技递表港交所谋求A+H股上市。

2021年通过收购增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后,龙蟠科技乘着锂价上涨的风口,一时间赚得盆满钵满。但2023年锂价骤降,在对宁德时代等大客户的高度依赖,以及高位囤积原材料站岗的影响下,缺少议价能力的龙蟠科技一年亏掉了布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后的全部利润。而遗留下来的,则是收购和扩产推高的资产负债率。

进军锂电池

攀上“富贵亲戚”宁德时代

2003年,从跃进汽车离职的石俊峰和胞弟石宝山等人创立了龙蟠科技。初创时,龙蟠科技主要销售润滑油和发动机冷却液等产品。2017年,龙蟠科技首次登陆A股市场,公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彼时龙蟠科技业务品类拓宽至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及车用养护品等,但仍局限于车用精细化学品。

2021年前后,龙蟠科技等来了业绩的转折点。2020年下半年开始,龙蟠科技开始涉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前期,龙蟠科技聘用第三方合作制造商制造少量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实现收入约420万元。

2021年年中,在锂价起飞之前,龙蟠科技从贝特瑞集团(835185.BJ)的手中收购了天津贝特瑞纳米和江苏贝特瑞纳米的全部股权,交易总价款约为8.44亿元。截至2021年5月31日,收购标的的净资产合计金额约为6.11亿元,溢价约38%。

当年,龙蟠科技营业收入约为40.5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33亿元,双双出现超过70%的增长。其中,龙蟠科技在2021年销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实现收入约18.77亿元,占比约46.3%。

2022年锂价大涨,碳酸锂平均价格由2021年的每吨11.98万元上涨到2022年的每吨48.24万元,同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平均售价也由每吨5.5万元上涨至每吨12.5万元,涨幅超过127%。

在行业上行周期的红利之下,2022年龙蟠科技营业收入达到140.72亿元,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销售收入达到122.43%,占比骤然提升至87%。同时,龙蟠科技全年净利润突破10亿元。

当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销售成为龙蟠科技的主业后,产业链下游的锂电池制造商则成为公司主要客户,比如宁德时代、瑞浦兰钧、欣旺达以及亿纬锂能等。2021年至2023年期间,龙蟠科技从宁德时代取得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1.6亿元、74.87亿元和26.48亿元,分别占公司收入比重达到28.6%、53.2%和30.3%。采购之外,宁德时代还和龙蟠科技合资成立了龙蟠时代,进行碳酸锂生产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高占比的大客户往往都是双刃剑,对龙蟠科技更是如此。2022年公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势头强劲的同时,宁德时代等占比大幅提升,而龙蟠科技企业客户毛利率却由上年的23.6%大幅下跌至16.5%,这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销售毛利率的下滑几乎是同步的。换句话说,上游碳酸锂原材料的涨价,龙蟠科技无法通过议价向下游完全传导。

这个隐忧在锂价下跌后有了更明显的体现。2023年行业产能过剩加上碳酸锂供应增加,锂价出现断崖式下跌,进而导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平均价格下降至每吨7.22万元,跌幅超过42%。龙蟠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平均售价骤降至每吨6.25元,完全腰折。

虽然2023年龙蟠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量由9.51吨提升至10.81吨,但也难以抵消售价下跌的影响。2023年龙蟠科技营业收入收缩至87.29亿元,全年净利润亏损额达到15.14亿元,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收入回落至67.54亿元,占比约为77.4%。

造成2023年巨亏的另一个原因,还有龙蟠科技对原材料价格走势的错误预判。2022年靠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大赚一笔之后,龙蟠科技在年末进行了大量囤货,公司存货由2021年末的11亿元大幅增加至30亿元。从构成来看,大约三分之一是原材料。

价格高位囤积的原材料等存货在2023年末可收回金额减少,龙蟠科技在2023年确认了存货减值亏损5.55亿元,进一步增大了公司亏损。

负债率攀升至78%

募资还贷

目前,龙蟠科技主要在江苏省金坛、天津市宝坻、四川省蓬溪、山东省菏泽和湖北省襄阳营运五个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设施。到2023年,龙蟠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设计产能达到20.07万吨,2021年收购贝特瑞相关资产当年,公司产能才只不过2.36万吨。

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的竞争中,企业需要通过大量产能推动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收购天津贝特瑞纳米和江苏贝特瑞纳米正式入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后,龙蟠科技抛出多笔融资计划进行快速的扩产行动。

2021年8月,龙蟠科技抛出22亿元的非公开发行方案,所募集资金中12.9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占比约59%。到2022年5月,相关股票正式发行上市,发行价格为26.51元/股,认购金额前五名的包括汇添富基金、财通基金和诺德基金等投资机构。

回头来看,2022年6月末时,有122家机构持股龙蟠科技,持股总数约为6134.06万股。到年末时,龙蟠科技股价已经跌至定增发行价以下,持股机构减少至118家,持股总数大幅下降至4700万股。2023年龙蟠科技股价随锂价一起暴跌,年末时持股机构进一步减少至50家,持股总数仅剩下1318.71万股,今年一季度已经没有机构持股。

非公开发行仅仅3个月后,2022年8月龙蟠科技再抛出21亿元的可转债发行方案,其中13.5亿元投入湖北襄阳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建设项目,3亿元投入磷酸铁及配套项目。然而持续扩产之后,等待龙蟠科技的却是高度饱和的市场。2023年,龙蟠科技涉及产能翻了2倍,但实际产出仅增加了30%,产能利用率下滑至57.6%。

最终,龙蟠科技没能完成该笔可转债的发行,公司在2023年7月终止了相关计划,转道谋求港交所上市。此次港股IPO,龙蟠科技的募资将继续对印度尼西亚工厂二期、湖北襄阳工厂的新磷酸锰铁锂生产线进行投入,以及偿还银行借款,与前次可转债方案有部分重合。

需要注意的是,在龙蟠科技近几次的融资方案中均包括存在偿债及补充流动资金的需求,占总募资金额的比重大约25%。此次港股IPO,龙蟠科技同样寻求部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其中包括2021年收购天津贝特瑞纳米和江苏贝特瑞纳米时,向工商银行进行的贷款。

事实上,短期内大量进行产能建设以及资本收购,早已让龙蟠科技被上了沉重的负担。截至2023年末时,龙蟠科技存在短期银行及其他借款约64.06亿元,长期银行及其他借款约25.21亿元。2023年末,龙蟠科技资产负债率再增加14个百分点,达到75.72%,在入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公司资产负债率稳定在30%左右。

2022年及2023年,龙蟠科技财务成本合计达到4.63亿元,极大吞噬了期间利润。而如此缺钱的情况下,今年3月,龙蟠科技筹划溢价收购实控人的资产,进行锂电回收业务的延伸。

今年3月,龙蟠科技抛出收购计划,拟以1亿元的对价收购龙蟠国际持有的山东美多100%股权,收购完成后还将进行5000万元增资。山东美多成立于2022年9月,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及储能技术服务,目前山东美多尚未实现收入。

交易对手方龙蟠国际正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之一。在其他创始人逐步退出后,石俊峰和朱香兰夫妇实际掌控着龙蟠科技。截至2023年末,石俊峰和朱香兰分别直接持有龙蟠科技37.63%、4.18%的股份。另外,龙蟠国际由石俊峰和朱香兰分别持股90%、10%。最终,龙蟠科技认定石俊峰、朱香兰、龙蟠国际以及其作为普通合伙人的南京贝利,共同为龙蟠科技控股股东。

5月6日,龙蟠科技又蹭上了低空经济热点。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龙蟠科技指出公司已和国内领先的氢动力无人机制造商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研制的IV型储氢瓶也已为国内无人机厂商供货。5月7日龙蟠科技股价上涨2.08%,截至收盘公司股价为10.3元/股,市值约57亿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