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怎样的亲密,不会让伴侣各自活成一座“孤岛”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妇女报

    ■ 止水

    近日,“假性亲密关系”话题冲上热搜。如今,越来越多的夫妻看起来朝夕相处,实际上各玩各的手机,一天说不上几句话。还有的夫妻,住在同一屋檐下,共同承担育儿、赡养父母、养家等责任,但是,他们的交流仅限于今天吃什么、明天去哪里等话题,并没有真正的情感沟通和关怀。各自经历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有什么害怕和担忧的地方,都不会向配偶明说。夫妻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彼此活成了一座“孤岛”。这种情况被心理学家称为“假性亲密关系”。

    假性亲密的人实则比单身更孤独,因为他们并不能彼此支持,也无法真正走入对方的内心深处。他们看似有伴侣,实则在心理上形单影只,遇到困难、挫折,只能自己咬着牙坚持。而伴侣的存在不仅不能支持自己,甚至还加剧了自己的内耗,让当事人更加痛苦。

    这种情况之所以不是个例,是因为一些人以为找个伴侣就能有人陪伴,而如何与伴侣交流、相处,如何经营一段感情,却根本不清楚。他们以为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能互相支撑,这其实是对婚姻莫大的误解。实际上,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在经营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些问题——

    没有真实,就没有亲密

    不少女性有这样的感觉:明明有伴侣,却相处得特别累。她们常常无法真实地做自己,总是在表演、在伪装,试图维护好妻子的形象。不想做饭,也强迫自己去做饭,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不赞成伴侣借钱给兄弟,也只能装大度同意;甚至明明对伴侣有意见,想冲他大发雷霆,却把想说的话都憋在心底,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这样伪装自己看似能换来家庭的和谐、伴侣的青睐,实际上是用厚厚的壳把自己包裹起来,戴上面具,无法以真面目示人。就算伴侣对自己十分满意,也会怀疑,如果哪天自己真实的样子显现出来,伴侣会不会不喜欢了?自己会不会被嫌弃?这种惴惴不安,让两性关系无法产生深刻的连接。

    于是,看起来这些夫妻、情侣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事实上却十分疏离。

    我们会发现,那些能以真面目示人,哪怕会争吵的夫妻、情侣,反而感情更深厚,关系更亲密。因为在争吵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心门是敞开的,会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彼此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哪怕暂时没有能力满足对方,两个人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矛盾和争吵,有时反而是关系必须经历的阶段,真实的我们必须经过磨合,这种磨合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激烈的交锋。磨合之后,你们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更能看见彼此的内心,双方的亲密感自然会加强。

    没有边界,就没有亲密

    不少人以为亲密就是两个人总黏在一起,形影不离,即便不在一起也要把对方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于是,许多关系变成了过度亲密,也就是“共生”状态。

    两个不同的人应该有自己的自由和各自选择的权利,但是在“共生”状态里,当事人往往你我不分。当两个人习惯不同,一方强行控制另一方,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步调和自己完全一致,二人的关系会非常窒息。小到要求对方必须以和自己一样的方式挤牙膏、吃饭,大到强迫对方必须在各个重大决策方面听从自己,按照自己的要求工作、交友……

    在健康的亲密关系中,当事人尊重彼此的边界,男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女方不会强迫他必须服从自己,更不会因为他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大发雷霆,这样二人都能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了边界关系,就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间,每个人都能自在地做自己,而不用担心冒犯对方或者被冒犯。看起来,边界感让两个人的距离好像变远了,可这种远,又是走近彼此的必须。

    没有深度沟通,就没有亲密

    观察那些貌合神离的伴侣,会发现他们很少沟通,尤其缺乏深度沟通。他们的沟通仅限于“吃什么”这种事务性内容,而深度沟通,指的是认真关照彼此内心和感受的沟通。比如,对方经常熬夜,问问对方是不是白天太忙,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就想晚上放松一下?如果对方说工作上遇到了挫折,问问对方内心的感受怎样?是生气还是无助?是担忧还是愤怒?

    深度沟通,是一方带着好奇心深入对方内心,探究其需求,而非泛泛而谈,只说表面现象。也许我们知道伴侣喜欢的衣服款式,知道伴侣的饮食习惯,但是,了解这些背后的故事、深层的原因、内心的感受,才是我们走进对方内心的契机。

    多安排一些这样的深度沟通,就是走近对方极好的方式。在这样的沟通中,双方会越来越相互了解。当我们都能为对方感动,为对方高兴或者心疼,便会感受到和伴侣“同频”的感觉,成为对方心中那个不可替代的人,最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人。

    现代社会,健康的亲密关系能反哺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感觉到努力生活、工作的意义,生活压力也会有所减轻。

    (作者系疗愈师、中科院心理咨询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