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山西忻州:“柔性引才”助推产业进阶

黄河新闻网

关注

“科创驿站”正在形成企业提问题、高校交答卷,高校产成果、地方来转化,高校研发、地方生产的新态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

位于山西中北部的忻州市,是山西最大的地市。全国14个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忻州横跨吕梁山、太行山-燕山两个区,是典型的后发地区。

在各地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后发地区面临“赶”与“超”的双重任务,必须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能级,找出一条因地制宜、务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紧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忻州市强化科教人才赋能,通过为民营企业聘任“科技副总”,搭建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科创驿站”,培育“科创雨林”营造良好氛围,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探索后发争先之路。

选聘“科技副总”让人才双向赋能

去年12月,重庆大学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韩彦峰,成为忻州市首批聘任的“科技副总”之一,走马上任山西管家营法兰锻造集团有限公司。

去年以来,韩彦峰从重庆往返定襄县38次,研究生团队常驻企业开展科研和成果产业化落地。在他的指导下,管家营法兰公司在UG、3D建模、编程方面明显提升,实现异型法兰的精密加工。

除定襄法兰外,忻州还有代州黄酒、繁峙铸造、原平煤机、神池特色食品、五台镁基新材料、宁武药茶、定襄雕刻等7个产业专业镇。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对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提出新要求。

为了探索建立更加灵活多元、开放有效的人才集聚机制,忻州市去年8月出台选聘“科技副总”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当地高新技术企业、优质民营企业通过省校合作选聘具有博士学位或者高级职称的专家任“科技副总”。

“科技副总”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分管技术创新工作,开展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工作。地方政府为“科技副总”给予工作补贴,提供子女入学、就医服务等各类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全额报销往返忻州交通费用;部分企业还配套建设产学研基地、工业设计中心等,引导人才智力创新要素向民营企业集聚。

上任不到半年,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苗洋与山西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良性合作机制。在他看来,“科技副总”就像是特派员,既为企业科技创新“精准把脉”,也让高校科研方向有的放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作为国内首家生产煤系高岭土的高新技术企业,山西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收入的5%以上。“产业越迈向高端,越感到研发人才不足。‘科技副总’能够帮我们解决技术难题、培养技术人才。”公司董事长罗训樵说。

在首批23位“科技副总”的基础上,忻州市建立科研人员培育工作推进机制,持续推进“科技副总”选聘工作,已收集65所省校合作重点高校专家拟担任“科技副总”人选。

打造“科创驿站”推动成果转化

走进忻州市“科创驿站”,记者看到一栋15层楼高、外观有些年代感的大楼。这里吸引了30多个创新平台和科研团队陆续入驻,建立起涵盖多个科研领域的实验室、研究基地。

忻州市把省内外重点高校和当地企业联合起来,盘活一处旧校区,打造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企业孵化、成果展示、小试中试于一体的“科创驿站”科技示范园。

在这里,山西大学忻州创新生态研究院特种污水低碳处理实验室,正在探索一种低碳、环保、高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开发相关工艺体系,并将研究成果向工业企业推广。

“实验室目前有7名研究生常驻,老师每周定期来检查实验数据。我们平时吃住都在驿站,楼上是宿舍,下楼就能做实验。”山西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研二学生高锦军说。

创新资源的集聚,吸引着更多科研机构入驻“科创驿站”。去年,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张天柱教授发起申请的山西神池设施农业科技小院获批建设。今年初,创新平台入驻“科创驿站”,科技服务团队力量明显增强,将帮助政府、涉农企业及农民解决农业产业难点问题。

去年,忻州市新认定市重点实验室4家、市中试基地1家、市技术创新中心8家、市众创空间4家,培育市新型研发机构3家。

“忻州这座后发城市正在长出一片丰茂的创新平台。”忻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殿君说,“科创驿站”正在形成企业提问题、高校交答卷,高校产成果、地方来转化,高校研发、地方生产的新态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

培育“科创雨林”激发创新活力

在岢岚县,“一块感应器”连接起了上游敏感铂材、中游电阻应变计、下游力学传感器等多家企业。“之所以落地忻州,不仅因为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合电子元件的存储,更看重的是创新创业的大气候。”山西上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申群说。

肥沃的科技土壤、丰沛的资金水源、科学的政策制度,是“创新雨林”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忻州集聚创新资源的关键要素。

优化创新生态,制定科学的引才政策是第一步。忻州市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招才引智支持政策、柔性引进人才办法等系列政策,县级同步跟进、及时配套,初步形成系统高效、上下协同的柔性引才政策体系。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需求,忻州深入推进项目吸引、聘请顾问、挂职锻炼等9种柔性引才模式,同时依托省校合作、“双招双引”、博士服务团等借力借智,去年柔性吸引854名人才来忻州创新创业。

用好人才资源,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一步。忻州将科技资源向基层延伸,利用“科创驿站”入驻高校创新平台和现有人才资源,组建10支科技创新小分队,常态化深入有技术需求和创新意向的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此外,忻州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产业短缺技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积极谋划“揭榜挂帅”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不断激活科技创新源头,在广大科研人员中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随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去年,忻州市1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科技部门评价入库登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近150家,34家企业入选2023年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项目落地达22项。(梁晓飞 王怡静)

(《瞭望》2024年第19期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