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融合创新 微创技术向“智能”“远程”发力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科技网

洪恒飞 李文芳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未来的微创技术怎么做?我想应该是两个方面,智能外科和远程外科。”近日,在杭州举行的2024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大会暨中国式现代化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泌尿外科学专家张旭如是说。

微创手术,通常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进行,具有创伤微小、恢复快速等特点。当下,微创技术正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结合不同疾病治疗技术的进步创新发展。

据了解,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引入微创技术的医院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微创技术已经覆盖几乎所有外科领域并向内科领域延伸,腔镜手术量和机器人手术量占医院总手术量的80%,其中,机器人单机手术量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三。

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表示,当前,微创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像机器人这类高精尖设备和器械的不断研发应用,扩大微创技术的应用范围。

“比方机械臂辅助腹腔镜,以机械操控系统为平台,可以探索去做更多工作。”张旭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医生和机器人互动,甚至以算法、数据形成经验,指导年轻医生规避风险。

今年1月发布的《2020—2022年浙江省微创技术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指出,腹腔镜技术已逐步在全国各个市县级医院开展,但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区发展仍不均衡。

依托5G技术,近年来,由医生操作机械设备进行的远程手术案例逐渐增多。“边缘地区需要优质的医疗资源,但外科医生很忌讳延迟。”张旭介绍,远程微创外科手术,必须要解决网络延迟问题和数据压缩问题,团队正在持续就远程外科相关技术的安全可靠性作研发改进。

当天,浙大邵逸夫医院发布《医院微创能力建设纲要》,其内容覆盖微创技术的概念范畴界定、发展历程及现状、医院提升微创技术能力的具体举措、面临挑战及困难、未来3—5年医院微创技术发展重点及趋势等多个维度,系统呈现医院微创能力建设及提升的行动蓝图,将为微创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提供方向指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