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首开集团汇聚青年力量赋能城市发展

北京日报

关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作为社会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空间广阔。

在首开集团,就有这样一群青年劳动者,他们或穿梭于摩天楼宇的丛林,绘制着都市的壮阔画卷;或深耕于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用智慧播种着希望;亦或在老城旧街巷中,守护着历久弥新的城市记忆……厚积薄发,开拓进取,破浪乘风,首开青年挺膺担当赋能高质量发展,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着青春的力量。

用知识点亮实践之路

杨柏文

李君博

国有资产布局的调整与优化,始终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首开集团”)与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房地集团”)实施合并重组,打造全市统一的非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处置运营平台。作为国企改革进程中的历史遗留产物,如何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推动非经营性资产(简称“非经资产”)回归市场,需要集中统筹与科学配置全集团资源,这对首开集团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集团战略投资部作为首开集团落实合并重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领导小组部署的工作。1994年出生的杨柏文就是首开集团战略投资部的一员。2018年,杨柏文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参与此次合并重组项目时,她还是个工作不满两年的新人。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杨柏文调研学习了解业务情况,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补充专业领域的知识,发现哪里有知识欠缺,就及时学习研究,扩充自己的知识库。

“非经资产既有竞争类物品的属性,又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如何把准公共类的属性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去实现可持续经营,需要一个理论的概念去理清不同类型企业合并背后的逻辑。”杨柏文说,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她想到了“准公共管理理论”。不过这一理论虽然在校园课程中有所涉及,但如果想应用在此次合并项目中,却几乎没有可借鉴的案例。

为把理论和实际真正结合起来,杨柏文看了数十篇论文,并钻研首开集团和房地集团这两个不同类型市属国有企业的业务情况、人员情况、企业文化、历史沿革等方面的资料,并将所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最终,首开集团落实合并重组的工作实践及其做法经验,获“第二十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首开集团,还有很多像杨柏文一样的青年人,他们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新一代首开人的智慧。

从2019年起,北京市针对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创新性提出申请式退租政策。退租后的院落,则进行保护性修缮,通过有机更新,改善留住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街区品质。2023年10月,皇城景山三期片区综合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启动,这也是首都功能核心区规模最大的单体申请式退租项目,由首开集团负责实施。

“‘街区一体化更新’是首开集团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一大特色。”时任皇城景山街区城市更新项目党总支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项目二标段负责人李君博说,相较于单一的城市更新项目,片区综合性更新的难度是指数级增长的。

为了确保1600余户集中签约居民在老城胡同中空间较为有限的场地内有序进出,李君博结合校园课程与工作后的自学知识,编写了签约叫号小程序维护签约秩序。“就像银行办业务叫号一样,这个小程序会通知居民按时间到场,也提高了我们办理业务的效率。”李君博说,程序虽然简单,却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协助项目推进的一次有益尝试,后续还将试图运用系统工程工具和项目管理软件使项目管理智能化、数字化以实现进一步的效率提升。

现在的李君博已经考入清华大学水利与土木学院土木系,攻读工程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在专业上继续深造。“学校提出的一个观点是,我们今后需要新时代的‘π型’人才,有专业技能,有管理意识,有跨界视野,我会按照这样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

理论滋养着实践的沃土,实践为理论提供着广袤的舞台。这种循环往复、相互赋能的过程塑造了首开青年独特的精神面貌,更成为首开集团追求卓越、不断前行的重要动力。

用真情回应民生之盼

刘文

杨大龙

目前,北京已进入减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居住品质成为新的着力点。作为首都服务规模最大、覆盖市民最广的物业企业,首开集团社会化物业服务、非经资产管理及供暖服务面积近1亿平方米。直面居民住户的“痛点”和“盼点”,首开集团的青年们奔忙在服务一线,做实民生小事,破解民生难题。

为了让居民尽早拿到“房屋产权证”,“90后”北京市房地产交易所有限公司权证业务部副部长刘文奋战在非经资产房屋产权证办理一线。“办理非经资产房屋房产证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厘清房屋的产权问题,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原产权单位在企业经营中关停并转,每一户的情况都各有不同,我们要追溯每一套房子的历史,缕出一条完整的链条,好像拨茧抽丝的‘破案’。”

2023年,在海淀区小南庄售房项目中,刘文带领部门同事为70户住户查找到三十年前的房屋进住证明,帮助现有资料符合房改售房政策要求的50户住户顺利搭上了梦寐以求的“购房班车”,仅用45天就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办证难题。

在农光里小区老旧改增加面积办证项目中,刘文通过“流动服务站”驻扎到社区楼下现场办公。“考虑到办证人以老年人居多,我们把办公点开到了小区里,详细告知需要准备提交的全部材料,让居民少跑腿。”连续2个多月无休,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刘文和同事最终提前超额完成了农光里小区120户产权证办理任务,成为北京市“旧房改造增加面积计入房产证”首个成功落地的项目。

在刘文看来,这是一项以真心换真心的工作。“开始难免会遇到不理解的居民,只要耐心解释,想居民之所想,慢慢就会换来居民的认可和肯定,每次看到他们的笑容,我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同样和居民打交道的,还有首开天岳恒潘家园分公司项目经理杨大龙。2021年,为解决因多家物业公司共同管理小区而权责不分明的问题,潘家园街道作为“一街区一物业”模式试点率先起步,区域内首开旗下的9家物业单位被整合成为首开天岳恒潘家园分公司,经验丰富的杨大龙被紧急调派到这里负责这个项目。

为了精准、快速对接居民需求,杨大龙和同事开始分楼分区建立联系网。“在服务和管理领域,分楼分区建立联系网可以被视为一种创新的工作方法。”杨大龙介绍,这种创新体现在“双包联动”模式,即由“1名社工+1名物业管家”双承包同一片服务区域,搭建“居民+社区+物业”共商、共建、共享平台。如今,潘家园街道居民的投诉率下降了将近90%,物业费的缴纳率则提升30%。

提及在物业服务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背景下,如何以更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提升物业工作的“含新量”,杨大龙认为,新质的物业服务不仅限于维修、保洁、保安、绿化、清运等常规服务,更要以高度的专业性和执行力主动治理,第一时间解决市民多样化的诉求。“我们要整合属地资源,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用心用情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用汗水浇灌希望之花

王芃

张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正作为强大引擎,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力量。然而,我国农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

2018年,首开房地集团与怀柔区雁栖镇头道梁村建立“一企一村”精准帮扶工作,也是在这一年,王芃来到了这个坐落在怀柔北部崇山峻岭中的小山村。“村里能靠啥挣钱?”是摆在王芃面前最急切的问题。为了激活沉睡的乡村资源,与村民交朋友、研究政策,成了王芃的主要任务。

渐渐地,王芃和同事们扎扎实实的调研让村民的态度从犹豫变成信任、从被动变成主动。“农村想要发展,首先要转变村民的思维,一定不能封闭,不能守旧。”王芃说,交流多了,村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好点子”越碰越多,最终,工作组确定以村西北一片40余亩接近荒废的野生山楂林为突破口,走出帮扶第一步。

编写各类方案、签署帮扶协议、筹集资金、动员党员干部义务劳动……首开的年轻人忙前忙后,荒山终于变成“花果山”。不止这片山楂林,后来,村子里又种上了100亩榛子林,还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为头道梁村的兴业富民又注入“一剂良方”。

在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跳出固有思维,更有广阔天地。为了探索乡村多元化经营方式,增加创收项目,王芃深挖头道梁村红色资源优势,编写完成了“首开建设号”乡村振兴列车活动方案。“我们以位于头道梁村的平北抗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中心,辐射雁栖镇所属其他四个低收入村,以点带面,深挖各村特点和优势,改变了以往乡村振兴工作中单打独斗的局面。”王芃说。

乡村振兴宛如一阵春风,为怀柔头道梁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延庆,首开集团则以棚户区改造项目扮靓城市,打开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大门。

2019年,在延庆召开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向世人展示了一座多姿多彩的百园之园。为保障世园会的顺利召开,与世园会园区直线距离不足200米的下屯村,成为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

“世园会在4月份开园,我们项目启动是在1月份,这意味着我们要在3个月内完成征迁工作。”现首开集团同信公司密云项目部经理张弛说,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们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常常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研究到深夜。凭借这样锲而不舍的精神,张弛在期限内牵头完成了延庆棚改项目665户住宅、43户非住宅的征迁工作。

下屯村的棚改项目,不仅是重大的整治工程,也是关乎下屯村上千名村民的民生工程。“在征迁工作进行中,难免有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发生,我们耐心宣讲,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让补偿标准透明、公开,打消居民的顾虑。”张弛说。

现在,村民的新房正快马加鞭建设中,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中陆续完工。

经过延庆项目的历练,张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昌平南邵项目中,继续保持着“首开速度”。去年3月23日,首开集团以27亿元的价格摘得昌平新城东区三期住宅地块,项目获取后,当月即完成了项目案名确定及施工准备函审批,顺利实现“拿地即实质性开工”。

“按照过去的经验,从拿地到开工,中间至少经历4-5个月的时间。”张驰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和同事研究新的政策文件,完成了施工准备函审批,先期开展施工准备作业,极大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为项目更快入市创造了条件。

在房地产行业调整期,快速开工与去化的能力增厚了首开的资金安全垫,成为首开集团融入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传统的房地产行业正在面临变革,作为一线工作的青年人,更需要时刻绷紧这根弦,发挥我们在工作激情和思想创新上的优势,踏实肯干,为购房者提供优质选择,也为企业渡过房地产周期助力。”张驰说。

结语

怀揣梦想,勇往直前。首开青年立足本职岗位,挺膺担当,成为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未来,首开集团将继续为青年人搭建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挑战中超越,让城市因他们而更加美好。 文/陈天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