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头雁”领航,龙袍吹响振兴号角

媒体滚动

关注

□ 本报记者 李凯 通讯员 崔艳秋

长江北畔、滁河入江口,江滁湿地环抱的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沃野良田一望无垠,千亩水稻眼下正进入育秧期。这个曾经的市级经济欠发达村,近年来立足稻米产业成功“摘帽”,“赵坝紫雁”大米品牌越叫越响,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紫雁”,这个因数任驻村第一书记得名、名字蕴含“头雁”寓意的品牌诞生以来,一年多时间卖出200多吨大米,为村集体增收利润60万元。在赵坝,村党总支带领群众在高标准农田核心区里建示范田,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四新”技术。村集体领办的圩里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创成“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还成立了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推出农资展销、农机维修保养、农技培训、农业植保服务、烘干、展销等9大服务功能,村民有需要就可以勾选下单。

要想火车快,全靠车头带。在龙袍街道党工委看来,要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近年来,街道不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夯实乡村振兴组织根基,发挥“引领+示范”品牌效应,创建“新星·新桥”“红色鸽业”等更多基层党建品牌,打造长江社区、赵坝村等基层党建示范点。2021年换届以来,现有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岁,较换届前下降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4.6%。同时,注重通过育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壮大干事创业“先锋队”、育好兴村惠民“田秀才”,不断锻造和扩大“头雁方阵”,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引擎。

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龙袍街道产业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逐渐形成“126”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即1个龙袍新城、2个园区(东沟农业园和南京四桥经济园)、“渔业、鸽业、菜业、米业、旅游业、劳务输出业”等6个特色产业;“1235”一村一品发展导向,即 1个乡村旅游业、2个特色养殖业、3个服务保障型主导方向、5个优质稻米种植业,全面推行“支部+电商、支部+合作社”等发展模式,努力新增一批前景好、效益高的增收实体单位,兴办一批示范强、辐射广的增收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可持续提升。在龙袍,各村社区把村办企业作为有力抓手,全面推行“支部+公司”发展模式,成立了一批前景好、效益高、示范强的实体项目,园林绿化、物业管理、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旅游开发等均有涉及。

值得一提的是,龙袍多个产业如今已成特色品牌,蛋鸽产业规模居华东地区龙头地位;沿江沿滁区域已形成数千亩特色水产养殖带,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开展江水特色鱼养殖项目;建成2.95万亩省级绿色优质水稻基地、1.1万亩市绿色蔬菜产业基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4万亩,“赵坝紫雁”品牌大米连续多年获评市地产优质大米;依托10公里水杉大道、二月兰基地、知青纪念家园、长江渔村等资源禀赋,长江社区文旅产业每年可带动旅游收入3亿余元;龙袍装卸公司现有装卸工1034人,全年营业收入约9000万元,获评“江苏省省级劳务品牌”。

把党的力量挺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最前沿,以党建引领“大力度”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近年来,龙袍街道连续四年获六合区街镇园区综合考核第一等次,两次获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郊区街镇高质量发展评价发展奖,两次被授予南京市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先进集体。龙袍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六合区委“加快实现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总目标,街道将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坚持以龙袍新城开发建设为统领,实施产业强街、城市开发、城乡融合“三轮驱动”,以城促乡、以城兴乡,依托龙袍新城产业片区、科技创新港龙袍片区、501科创经济带建设机遇,重点做好临港制造、轻型智造、新型医疗、电子信息等产业配套,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新的增长点,打造宜居新样板、构建治理新格局,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六合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板块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