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老渔村变身网红村:荣山寮渔歌新唱

南海网

关注

■ 海南日报记者 黎鹏

传统碰上现代,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在被称为“海口西海岸最后一个渔村”的荣山寮村,你可能会找到答案。

在这里,你能看到渔民们躬身修补渔网的认真模样,也能目睹青少年尽情体验水上运动的兴奋表情,你能看到由火山石建造而成的一间间年代感十足的乡村老屋,也能找到充满现代气息的书屋、民宿、酒吧、咖啡馆……新旧生活方式的交相辉映,让这座古老的渔村,烟火气更加浓厚。

辛生书屋。 本组图片均由海口市秀英区委宣传部提供

海边鱼市声名在外

寮,在汉语中意为简易的小屋、窝棚。据史料记载,荣山寮村所处的这片海滩,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迹罕至。

后来,附近一些村庄的村民出于便利捕鱼的考虑,在沙滩上搭起了茅草屋,用于临时休息。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渔民慢慢将之当成了长期居所,其中又以荣山村渔民占多数,因此得名荣山寮村。

在长期的捕鱼历史中,一代又一代荣山寮村人总结了许多经验。荣山寮村村民王继武说,村里的渔民依据潮水涨落情况进行渔猎,一般十天一个周期,又称“流水”。这十天里,渔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放网捕鱼、收鱼、晒网。

荣山寮村的渔民们还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海产品拍卖模式——出海捕鱼归来后,他们会在沙滩上铺好渔网,将竹筐装满,对收获水产品直接进行拍卖。拍卖的货物以堆来估价,顾客公开叫价竞购,价高者得。

海口市民郑珊的家离荣山寮村有半个多小时路程。即便如此,只要一有时间,她都会和朋友们驱车进村“赶集”。

“渔民们带来的渔获十分鲜美,价格也很公道。我们一般在网上获取鱼市时间,提前过来等渔船归程。”郑珊说。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荣山寮村的周围不仅建起了火车站、港口等交通枢纽,居民小区、商场、产业园区也不断涌现,一些外地游客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个僻静的村庄,发现了这种海边拍卖渔获的模式,越来越多的游客也慕名而来。

村里的年轻渔民们从中看到了机会,充分利用网络不断探索销售新办法。有的建起顾客微信群,分享渔船返回时间、捕鱼品种的消息;有的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捕鱼视频、直播展示渔获,吸引游客提前预订……触“网”后,渔民们能够更好利用海边拍卖鱼市,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多元业态扮靓村庄

夕阳时分,漫步荣山寮村的海滩,一间被晚霞映照的白色房屋映入眼帘,这间辛生书屋,与周围的热闹略有些格格不入。

辛生书屋主理人辛佳静原在北京从事餐饮行业,有时会到海南度假。2022年,一次外出旅行,她无意间发现了荣山寮这个小渔村。

“在海边开一家书屋,是我心里的一个梦想。”不久后,辛佳静在海边租下了房屋开始装修,经过大半年反复的敲敲打打,书屋在去年投用。

为了保持书屋里良好的阅读氛围,辛佳静坚持采用预约制,每天接待18人,但前来问询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说实话,一开始我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前来。在书友的留言里,我读到了大家对这个安静空间的珍惜。”辛佳静说。

和辛佳静一样,被当地优美而原始的自然风光所吸引,许多年轻的创业者在荣山寮扎根下来,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在他们的努力下,民宿、酒吧、咖啡馆、音乐餐吧、露营基地等一系列新业态在荣山寮村涌现,让这个小渔村渐渐形成独有的文艺范。

看到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荣山寮村许多外出的年轻人也开始回村发展。8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符德福就是其中之一。他常年在外从事水上运动工作,目睹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他将自家的房子改造用于帆船帆板培训,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体验式服务,另一方面给村里的孩子开展帆船帆板培训。

一群热爱水上运动的游客准备体验帆船项目。

如何让网红变“长红”?

如今,作为网红的荣山寮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气,行走在村中,随处可见外地车辆经过。那么,如何保持“长红”不衰,也引起了符德福在内的一些年轻村民的思考。

“讲好村里的故事很重要。”在回村发展后,符德福便建议村里利用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扩大影响力,他和村委会干部们明确了公众号定位后,积极外出取经,打造了一批有亮点的宣传产品。

“考虑到游客们不掌握海边鱼市的具体情况,有时候大老远跑过来扑了个空,我们梳理好每月的鱼市时间表,在公众号上发布,并在后台回答粉丝们的相关疑问。”符德福说,他们还会利用公众号宣传荣山寮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让更多的人了解村子。

“目前,进驻到村里的企业已经有近二十家,它们在给村里带来新业态的同时,对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外来企业发展的启发,我们也成立了文旅公司,计划发展休闲渔业。”荣山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德关说,希望将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做好传统渔业与现代新业态的深度融合,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原标题:老渔村变身网红村:荣山寮渔歌新唱

责任编辑:马玉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