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淮海经济区中心枢纽之城蓄势腾飞

媒体滚动

关注

综合货运枢纽快速建设,集疏运项目稳步推进,物流设备加速更新,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春潮澎湃,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奔涌着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建设的磅礴动力。

风劲帆满,蓄势腾飞。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徐州高质量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的不懈努力。去年7月,徐州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与连云港和淮安携手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组合型枢纽城市群,在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等方面汇聚合力,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强劲“新引擎”。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徐州充分发挥连徐淮三市国际枢纽海港、国际陆港和国家内河主要港口优势,建强以3个大型物流枢纽为核心、8个多式联运型特色物流枢纽为骨架、若干物流骨干节点为补充的“3+8+N”物流枢纽体系,推进主要枢纽间多种运输方式互联互通,枢纽设施共建共享,枢纽功能一体融合。重点突出多式联运,丰富面向全球的国际运输干线,补强联系国内重点区域物流通道,织密辐射长三角北翼及周边地区的多式联运网络,拓展枢纽辐射空间和跨区域交通资源配置能力,推进物流体系高效集约发展,与产业深度融合。放眼徐州,一座内联外畅的枢纽之城正加速崛起。

筑强补链强链基础,抓建设带动大发展

春意盎然,万象更新。淮海国际陆港,一列列满载工程机械、汽车配件、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接连开行,驰骋万里,将“中国制造”远销海外。从空中俯瞰,绵延万里的铁路与多个规模巨大的货场汇聚,一台台巨大的龙门塔吊忙碌地接卸各色集装箱,众多新建厂房和物流服务配套设施星罗棋布。

借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东风,淮海国际陆港建设迎来大发展。铜山货场、顺堤河作业区、供应链服务中心等地的配套设施快速建设,吸引徐州中林陆港产业园、万科徐州淮海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基地等大批项目落地。

绘就国家综合货运枢纽的宏伟蓝图,重在真抓实干。围绕建强“3+8+N”物流枢纽体系,徐州将37个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库,淮海国际陆港、顺堤河公铁水联运物流园、观音机场国际货运站等综合货运枢纽建设稳步推动,凸显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降本增效、补链强链的效益。

近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二期码头工程传来全面开工的好消息。工程现场热潮奔涌,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干劲十足。该项目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设计通过能力每年947万吨,设计吞吐量每年836万吨,建设12个2000吨级装卸泊位,泊位长度合计1094.6米。亿吨大港建设迈上新征程,进一步提升徐州补链强链综合货运枢纽服务功能。

走进淮海国际陆港“双核”之一的顺堤河作业区,宽阔恢弘的运河河道上货船如织、往来如梭,一台台龙门吊高高耸立,一排排集装箱颇具气势。完善的物流设施,吸引全国范围内的各类货物通过水路、公路、铁路汇聚发运,货畅其流、通江达海。

作为京杭运河最大的煤炭、件杂货、集装箱集散基地,顺堤河作业区多个项目被纳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建设,一期工程散货堆场硬化项目、智慧大宗商品公铁联运中心项目、二期码头工程稳步推进,逐步从单一的内河航运转型成多式联运新体系。

“我们港口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发展走上快车道,重点发展的集装箱业务量和货物品类数快速拓展。”徐州交控港务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港口成功开通中亚班列锆英砂多式联运业务,开辟中亚货物进入中国市场物流新通道,中欧班列多式联运发运次数不断攀升,大柜保持高位运行。今年3月,多项中转运输业务持续开拓,江阴、南通等港口发运的玉米到港上岸转运,海运到张家港的木材过驳到内河发往港口转汽运,累计中转玉米2673.6吨,木材8082.72吨,更好地服务企业需求。

当前,徐州正大力筑强补链强链基础,将好政策给的发展“定位”变成实际“地位”。一方面,积极放大“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综合优势,依托陆路港、内河港、保税港、航空港等,建强铁、公、海、水、空多式联运陆港运输体系;另一方面,加快推动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完善配套集疏运设施,加快运输设备更新,建强国家铁路物流中心、内河航运中心、航空货运枢纽,实现主要货运枢纽间铁、水、公等交通干线互联互通、直连直通,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坚实的货运枢纽战略支点。

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枢纽能级加速跃升

春日,走进港务区供应链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楼,一楼大厅硕大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徐州陆港、内河港和连云港海港等港口信息。工作人员魏李鑫登录平台,点击询价界面,输入货源和目的地信息,系统立刻生成包括路线信息、费用统计等信息的多种多式联运方案。

“前不久,徐工集团的一批工程机械,通过平台以时间最优的海铁联运方式运输,将抵达连云港港口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8小时,顺利发往哥伦比亚。”魏李鑫说,通过平台下单,企业能“一键”获取多式联运价格最优或时间最优方案。

如今,淮海国际陆港与连云港海港合作联动,稳定开行“CCA一单制”全程运输模式,实现内陆港与沿海港口无缝对接,这是徐州持续完善港口服务功能的缩影。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双向开放高地,徐州坚持把自身发展置于全国、全省大坐标中考量,充分发挥干线铁路、现代公路、内河水路、航空服务、轨道交通等资源禀赋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通过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徐州着力实现规则及服务标准软联通,持续提升各类开放平台运营水平,打造国家铁路物流中心、内河航运中心、航空货运枢纽,促进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推动枢纽能级加速跃升。

在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核心的观音国际机场顺丰“徐州航空站点中转场”,几十名工作人员忙着把徐州和周边区域运来的上万个包裹装机,于次日凌晨运往湖北鄂州,再转运全国。几个小时后,回程货机带着约7000件货品回到徐州。这条面向淮海经济区开通还不满1年的货运航线,已成为徐州临空物流发展的新亮点。

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是徐州建设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过程中重点打造的“航空枢纽”,集临空制造、航空物流、保税物流、跨境贸易、冷链物流、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空港拥有保税功能区、机场货运设施、亚太冷链、中博供应链等冷链及供应链物流企业,助力徐州物流基础持续增强,全面融入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区域样板。

徐州拓展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打造精品国际班列网络,优化提升国内铁路班列,增强国际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打造专业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应急物流体系;推进枢纽经济、智慧枢纽、节能减碳发展,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培育枢纽经济增长极,推进新基建和智慧航道建设;促进标准化运载单元推广使用,推广“散改集”等运输模式,推动专业化装运设备运用,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

如今,徐州各港口枢纽多式联运体系逐步完善,“陆港”“水港”“空港”等节点实现高效联动。随着越来越多的综合货运枢纽项目落地生根,对外开放平台发展壮大,服务模式持续丰富,徐州国家级枢纽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源源不断获得强劲动能。

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共享枢纽建设机遇成果

前不久,一列装载徐州市工程机械配件、轮胎等货物的集装箱搭乘海铁联运班列,从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驶往连云港港口,通过“抵港直装”模式抵港后直接装船出口印度尼西亚。

“抵港直装”实现出口货物在本地提前报关,班列抵港卸车后即刻放行、装船出口。该模式使企业能够在徐州实现快速通关,实现港口功能向徐州陆港进一步延伸,便利企业出口,省去之前需在沿海港口办理出口手续消耗的堆存、装卸时间,为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徐州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推进徐州陆港与连云港港、上海港紧密合作,深化与中西部地区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建。强化跨方式信息互联共享,推动港口与铁路部门信息互通,铁路班列、内河航运、公路运输、仓储物流等信息资源整合。推进通关一体化、安检互认便捷化,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加快实现“一网通办”“一园通办”。

“随着市场持续开拓,徐州至连云港海铁联运周班快速班列已稳定开行,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运输时效、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集聚。”徐州陆港世联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母燎原说,公司积极推动港口堆场与铜山站堆场的功能联通、信息互通,实现港口集装箱在铜山站提和还,吸引更多货物通过徐州至连云港出海。

与此同时,徐州深化城市间、企业间合作,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依托徐州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发展契机,我们积极推动淮海经济区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建立商贸往来,参与全国乃至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徐州港务区商务口岸部负责人刘若晨说,这将帮助企业降低综合经营成本,为枢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万科徐州淮海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基地是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来自国内外的生鲜肉类、乳制品、红酒等货物源源不断地在这里储存运输,让百姓的“菜篮子”更丰富。

作为淮海经济区最大规模的高标物流冷链仓,该基地不仅有着2万平方米高标准冷库和2.3万平方米常温仓,还配备智慧冷链运营中心、智能供应链分拨中心、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基地能在徐州扎根发展、做大做强,得益于徐州加快国家级货运枢纽建设,不仅建强硬件设施,更带来越来越多的优质合作企业,使冷链业务市场更加广阔。

立足新起点,徐州正以“起步就要冲刺”的姿态,高水平推动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力争用发展成果交出硬核答卷。未来,徐州将以更大力度,畅通大通道、带动大物流,不断织密综合交通网提升运力,为提高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水平,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贡献更多力量。 宋超 冀笑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