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物畅其流达全球 枢纽经济势如虹

媒体滚动

关注

□ 本报记者 张耀文 通讯员 王冰

春日的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奔涌着枢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满载工程机械、汽车配件、日用百货等各类货物的班列和货船从这里接连开行,淮海国际陆港构建的“全方位物流大通道”可通达21个国家的50多个城市,成为淮海经济区对外开放、集聚外资、商贸流通的双向开放新高地。去年徐州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70列,今年一季度已开行130列,共运载货物10694标箱、同比增长16.8%,运输进出口总货值约2.49亿美元、同比增长90.32%,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4月中旬,一列从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开出的中欧班列,搭载70吨冷链生鲜货物顺利抵达欧洲。这是徐州中欧班列与万科徐州淮海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基地合作的新业务模式,采用冷链集装箱运输“一柜式”直达,全程实时监控柜内温度、货品状态等信息,彰显运输及储存中转优势。

“我们在维持班列通道畅通、班列开行稳定的同时,取得多项创新发展。”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交通物流部部长陈龙介绍,今年以来,淮海国际陆港顺利开行江苏首趟经同江口岸的中俄班列,在全省率先开出第一列“菜鸟专列”;与海关合作推进全国首票中欧班列回程境内段铁路运费及内河运费合并扣减享惠货物落地徐州,进一步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在全省班列中唯一实现每月发运冷链集装箱,为冷藏货物进出口贸易提供更便捷运输通道。

港务区充分发挥徐州中欧班列这一核心载体优势,不断强化陆港功能,打好枢纽集散+多式联运“组合拳”,高效聚合仓储、集散、贸易、加工、多式联运、供应链金融等功能,创造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成果,建强“通道+平台+枢纽”,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提质增效。

4月12日,由港务区牵头协调的“徐州新沂—连云港”海铁联运班列成功发往连云港站,通过“连申快航”经海运发往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自此,徐州—连云港海铁联运实现铜山站、新沂站双站发运,帮助更多企业就近集结货物,降低运输及时间成本。

通过强化联动、持续创新,港务区迎来一场场开放与合作的“双向奔赴”。东向与徐连陆海联动取得深度突破,与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签订合作协议,徐连海铁联运项目点对点直达班列实现周开行,一季度发运1820标箱货物;西向开通新疆、成渝线路内贸班列,打开西北、西南地区物流新通道;陆续开行省内无锡、盐城、南通接续班列,有力提升陆港辐射能力。

目前徐州至宁波、上海、青岛、连云港海铁联运已常态化运营,2023年徐州海铁联运发运货物超1万标箱,连续两年实现翻番,今年一季度海铁联运发运货物超3924标箱,陆港开放平台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多式联运通道体系逐步完善。同时,重点物资班期化班列实现正式运营,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大力推动数字班列建设,为更多企业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线上订舱服务。

作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二期码头工程近日全面开工。在全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从空中俯瞰,港务区临港区域众多厂房和配套设施正加紧建设。依托持续完善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港务区强化项目招引,不断壮大综合物流产业规模,做大做强枢纽经济。

围绕枢纽偏好型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港务区着力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产业循环,招引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旗舰型项目。今年以来,全区新增综合物流企业81家,新增综合物流营收超26亿元,有力推进淮海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

服务企业发展,重在真抓实干。港务区发扬“店小二”精神,完善“项目包挂”机制,健全“帮代办”服务,干群协力清理项目推进“绊脚石”。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序,加快推进年度市区重大产业项目,不断提升开工竣工率、投产达效率,确保形成有效投资;厚植开放经济优势,力争实现年度外贸进出口额突破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0万美元。

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锚定2024年全年物流营收奔向200亿元、实际运营物流企业数量新增100家的“新双百”目标,港务区充分发挥枢纽优势,推进区域综合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枢纽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徐州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和“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大局提供强劲“陆港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