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这些疫苗接种误区,你知道吗?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上观新闻

预防接种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相关传染病的重要手段,通过疫苗接种,我国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无脊灰状态,有效控制了麻疹、白喉等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疫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有些公众对于预防接种可能认识不足而产生误解。

省流版

1. 疫苗并非儿童的“专利”,健康状况允许下,人人都需要接种疫苗。

2. 按照规定程序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疫苗不会加重免疫负担。

3. 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极小且一般是一过性的,不必过分担心。

4. 不能因为某些疾病发病率降低就盲目停止给儿童接种疫苗。

5. 接种疫苗的意义在于大大降低疾病风险而非保证100%不生病。

误区一:只有儿童才需要接种疫苗

绝非如此!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疫苗来保护!

随着新疫苗的使用和免疫程序的更新,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种类和覆盖人群的范围都在不断扩大,接种疫苗早已不是儿童的专利了。事实上,疾病不挑年龄只挑人,在健康状况允许下,人人都需要接种疫苗。适龄儿童需要接种免疫规划疫苗,老年人容易得肺炎和带状疱疹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流感流行季到来前推荐各类人群接种流感疫苗,被狗咬伤后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误区二:疫苗接种会增加儿童免疫系统负担

有的家长会担心自家宝贝接种这么多疫苗,身体会承受不了,其实不会哦!

研究证明,按照规定程序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疫苗不会给儿童的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反应。儿童日常接触到的微生物抗原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疫苗接种的抗原种类和数量,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能够不断再生,因此接种疫苗并不会增加儿童免疫系统负担,对免疫系统的负荷也微乎其微。

误区三:接种某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就不能接种疫苗了

疫苗作为一种预防性生物制品,少数人接种后可能有反应,如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硬结,全身性的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这些反应一般都是一过性的,绝大多数可以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后续剂次疫苗的接种,大家不必过分担心~

极少数急性严重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需及时治疗。因此,接种疫苗后须在接种门诊留观至少30分钟,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获得及时的救治。发生过上述急性严重反应者,原则上不再接种同种疫苗,确需接种时,应根据接种医生的建议,选用不同厂家或工艺的疫苗。

误区四:有些疾病越来越少了,就没有必要接种疫苗了

通过疫苗接种,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麻疹等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需要接种这些疫苗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哦!

虽然我国没有脊髓灰质炎病例,但周边国家还有发病,虽然麻疹发病率非常低,但盲目停止给儿童接种疫苗会形成免疫空白,随着易感人群的增加,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病率再次上升的情况。

误区五:接种疫苗后再患病,就是疫苗没有用

有人说,上次我打了疫苗还是“中招”了,打疫苗也没什么用嘛!

如果一种病原体有多个型别,疫苗制备时通常会优先选择较易致病或患病严重程度较高的型别来生产疫苗,因此,疫苗只能预防它所包含的型别。例如肺炎链球菌是引起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共发现90多种血清型,13价肺炎疫苗只能预防其中较易致病的13种血清型引起的疾病,但不能预防其他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引起的肺炎。存在这类情况的还有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手足口病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

接种疫苗的意义在于大大降低患病的风险而非保证100%不生病。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者而言,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即便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患病,但相对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患病后的临床症状显著减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