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崇明这里,为村民开拓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上观新闻

蟾蜍俗称“癞蛤蟆”,外表“丑陋”但全身都是宝,特别是它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后可制成蟾酥,是我国紧缺的珍贵药材。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横沙乡正大力扶持发展蟾蜍养殖产业,一只只小蟾蜍正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金蟾”。

南菁金蟾园一期位于横沙乡永胜村,自2021年一期建设完成并获得预期经济效益后,位于横沙乡民永村的南菁金蟾园二期也于今年2月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在一期100亩的基础上,二期又扩建了200亩,与一期相比,二期的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据悉,南菁金蟾园二期内部设置了青少年科普基地。后期,将通过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等形式,传递保护蟾蜍、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养殖基地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我家到养殖基地只有7分钟左右的路程,在这里干活不仅能挣钱,还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施小兵说。

据了解,南菁金蟾园二期内的蟾蜍养殖池有200余个,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养殖区,目前正是小蝌蚪进化成幼蟾的重要时期。“等到了秋季,就进入了蟾蜍的收获季节,我们会组织村民挖取蟾酥,然后销售给著名药企,用来制作麝香保心丸、六神丸等常见药。刮浆后的蟾蜍会作为种蛙,留一部分进行繁殖,其余的会供销给全国其他的养殖基地。”养殖基地负责人李明亮告诉记者。

蟾蜍室内养殖池

蟾蜍室外养殖区

目前,基地和民永村还在探索蟾共养模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接下来,我们将聚焦‘蟾稻共养’的循环生态种养模式,通过以蟾治虫、以稻养蟾、蟾粪肥田,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的规划面积是110亩。”民永村党总支书记沈建荣说。

蟾稻共养田

一条“产业链”,就是一条“致富带”。横沙乡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加快构筑以特色种养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持续赋能“横沙竞美”高质量发展。

记者:顾利娟

通讯员:朱孖瑶、施麒、张嘉雯

编辑:朱怡婷

责编:李琳、陆海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