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最新!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一审宣判:原告获赔25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

每经编辑 杜宇

AI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每当AI技术进入到一个新的产业,都会迎来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引发法律界的争鸣。

据央视新闻4月23日消息,23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进行一审宣判,认定作为配音师的原告,其声音权益及于案涉AI声音,被告方使用原告声音、开发案涉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

原告殷某是一名配音师,意外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化后,在一款名为“魔音工坊”的APP上以“魔小璇”的名义对外出售。殷某以被告行为侵害其声音权为由,将“魔音工坊”的运营主体北京某智能公司等五被告起诉到北京互联网法院,要求五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精神损失的侵权责任。

五被告均否认侵权。北京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认为,其APP中的声音产品有合法来源,来自于被告某软件公司。软件公司称它使用的声音来源于被告影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影音公司认为它与原告有过合作,约定经原告录制形成的作品著作权归属其所有。被告平台运营商与涉案产品的经销商,也称自己不构成侵权。

法官强调,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对录音制品的授权并不意味着对声音的授权,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兴起,《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等版权保护法案开启了现代数字音乐版权保护的序幕。而当AI技术浪潮来袭,全球音乐人也遇到了新的版权难题。

“我们呼吁,AI开发者、科技公司、平台和数字音乐服务商停止使人工智能(AI)侵犯及贬低人类艺术家的权利!”4月2日,比莉·艾利什(Billie Eilish)、妮琪·米娜(Nicki Minaj)等超过200位国际知名音乐人联合发布的一封反抗AI的公开信引发关注。他们中不乏享誉乐坛的巨匠,有人拿过格莱美奖,还有人捧回过奥斯卡小金人。

这封联名信如同一个个有力的音符,迅速在全球音乐界激起涟漪。“海外音乐人之所以站出来反抗AI,并非无的放矢。”深耕音乐创作领域多年的好事文化工作室创始人武婧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是以牺牲和侵犯创作链条上的音乐人的合法权益、破坏音乐生态系统来作为代价,站在从业者角度,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但凡事都存在两面性,不断被数据驯化的AI,也可以帮助从业者找到一些最优方案。”

去年,“AI孙燕姿”一度爆火,五花八门的相关视频让人眼花缭乱,其中,AI孙燕姿翻唱的《发如雪》《爱在西元前》不少视频播放量超百万。随后,被“创作”的其他AI歌手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例如AI周杰伦、AI林俊杰、AI许嵩等。

多位受访者指出,当下在中国市场也充斥着越来越多使用音乐人的歌曲、歌手的声音来训练,让AI作曲、AI翻唱的产品。正如,AI王心凌唱《套马杆》、AI孙燕姿唱《七里香》一般。

据映艺娱乐官方微博3月1日消息,近日,我司发现微信用户“华仔共享团”(微信号:KOH173)及其关联视频号“华仔集结号”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伪造刘德华先生的声音,并在未经授权许可的情况下,于微信平台连续发布其剪辑拼凑视频,导致公众发生误认,从而达到利用刘先生的知名度吸引流量、售卖商品、从中营利的目的。该行为已严重侵害刘德华先生的肖像权、姓名权及声音权益,并涉嫌构成诈骗。

去年,“AI孙燕姿”一度爆火,五花八门的相关视频让人眼花缭乱,其中,AI孙燕姿翻唱的《发如雪》《爱在西元前》不少视频播放量超百万。随后,被“创作”的其他AI歌手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例如AI周杰伦、AI林俊杰、AI许嵩等。

“现在各大平台上的‘音乐裁缝’不少,他们和AI创作的东西,颇具迷惑性,普通听众很难分辨。”一位音乐行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泛滥的AI“声音”开始逐渐“稀释”音乐人的收益。

深耕音乐创作领域多年的好事文化工作室创始人武婧的团队有百余人,长期从事音乐创作,目前工作室已有6000余首作品,在业内小有名气。她告诉记者,“现在音乐创作门槛很低,音乐从艺术作品逐渐变为了娱乐工具”。

“AI的优势在于高效、便捷、精准,前提是支持的数据模型足够健全和庞大。”武婧认为,AI创作的初衷是好的,但倘若一个音乐作品的诞生,只是为了上述三点,那么创作人“可能就不再是抱着做艺术品的心态来创作音乐了”。

多位受访者向记者指出,驯化AI的方式是现在业内最棘手,也是最有争议的问题。“如果是以牺牲和侵犯创作链条上的音乐产业人的合法权益,破坏音乐生态系统来作为代价,站在从业者角度,肯定是不能接受的,毕竟创作者在保护相关权益的道路上已经很难了。”武婧表示。

所幸的是,就目前而言,业内人士认为,短视频上的AI作品,对热歌冲击更大,但对于靠艺术性和品质性取胜的歌曲来说,尚未形成过分的担忧。

“作为音乐创作者,难道我们不想坚持自己特有的音乐风格么?难道不想做更有品质更发人深省的音乐作品吗?”武婧向记者直言,绝大部分从业者会更愿意坚持做艺术化的作品,“毕竟创作者都怀有一颗创作的初心。但现实又来了,如何平衡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单做音乐创作者或者是音乐商人,可能都不能给出最佳方案。但不断被数据驯化的AI,或许能帮从业者找到最优方案”。

站在从业者的角度,武婧则认为,身处AI时代,以后对音乐人的招聘信息可能会要求熟练掌握各种AI软件,“但同时,经典永远不会落伍,音乐人得具备做出一首经典作品的能力”。

在武婧看来,AI目前还是根据人的意志来驯化的,“最终能渗透到产业的多少只是时间问题,具体要看拐点在哪了”。

每日经济新闻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杜蔚 温梦华)、公开资料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