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文博日历丨中国“追星”史:2100多年前古人如何观星?

央视

关注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2300年前屈原用一首《天问》

叩问宇宙苍穹

没有现代科技的加持

古人如何探索宇宙奥妙?

今天,一起认识二十八宿圆盘

中国浑仪的始祖

领先西方1700多年!

众所周知,精密的天文学研究

离不开精密的天体测量及相应的仪器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浑仪

元代又有了更加先进的简仪

但在汉武帝之前

人们依靠什么工具取得观测成果

始终是一个谜

直到二十八宿圆盘给了我们答案

这件漆器名为二十八宿圆盘

距今已有2100多年

它由上、下两个木质髹漆圆盘组成

两盘正中钻同心圆孔

上盘盘面标示北斗七星

边沿一圈365个小孔

代表星宿度数或一年的日数

下盘边沿刻有

二十八宿星宿名及距度

用来指示天体的赤道精度

值得注意的是

圆盘上所刻的二十八宿名和距度

根据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记载

最初由春秋战国时期甘德、石申提出

《甘石星经》早已失传

但是名称的数据却保留在这个盘上

二十八宿圆盘也因此

成为研究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史的宝贵资料

它是中国浑仪的始祖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赤道式天体测量仪器

这一发明领先西方1700多年

2100多年前的天文仪器怎么用?

操作指南请查收↓

古人在漫长的天象观测中

创立了以二十八宿为基准的赤道坐标体系

那么,二十八宿圆盘究竟如何用?

除了圆盘外

还需搭配一个同墓出土的“支架”

这个支架形似“盒子”

出土时曾被认定为“不知名漆盒”

后经天文考古学家破解

确定为二十八宿圆盘支架

利用这件支架正好可以把圆盘

支撑到与当地赤道面平行的位置上

形成一个赤道式装置

用于天体赤道经度的观测

圆盘、支架一应俱全

观测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步骤一:将二十八宿圆盘的上下盘同心地叠在一起,在中心小洞中垂直插入一根指针,作为定标。

步骤二:将圆盘卡入“支架”,支撑在阜阳地区,盘面平行于赤道面,指针指向北天极和地平面的夹角正是当地纬度。

步骤三:观测时,指针通过天体1,对应一个小孔;转动视线,通过天体2,对应另一个小孔。两个小孔之间就是天体1和天体2之间的赤道距离。

二十八宿如同撒在天空的坐标

不均匀划分周天365度

可测量天体的赤道经度

记录日、月、五大行星的位置变化

朴素的仪器

却能测出斗转星移

小小圆盘凝聚着古人无限的巧思

仰望天空,低头思量

汉代人的天文智慧超乎想象

二十八宿圆盘及支架出土于

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墓

除了圆盘外,夏侯灶墓还出土了

中国迄今所见最早的圭表

圭表用来测定

冬至、夏至和春秋分四个重要节气

夏至北半球太阳照射角度最高

日影最短,白昼最长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冬至,日影最长,白昼最短

两件天文仪器的发现

“暴露”了夏侯灶

“重度天文爱好者”的身份

也侧面说明了阜阳

是当时全国重要的天文研究中心

代表着西汉时期高超的天文观测水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先民仰望天空,低头思量

经过数千年累计数据、改进工具

探索宇宙运行的规律

秦汉时期

人们根据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

把太阳的周年运动轨迹

划分为二十四等份

由此,确立了二十四节气

农业文明基石得以建立

这份阴阳合历,沿用至今

从仰望天空到飞向宇宙

每一次飞跃

都源自脚踏实地的努力

中国航天日

致敬每一位仰望天空的人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孙煜祁

视觉丨丁丽洁

技术丨汤沛

统筹丨刘莹 帅钟琴

特别鸣谢丨阜阳市博物馆 总台安徽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