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京经济实现“开门红”,首次一季度站上万亿元大关

新京报

关注

今年以来,北京经济延续去年恢复增长态势、持续回升向好、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581.4亿元、首次一季度站上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增速高于去年全年0.8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经济发展“态势好、动能足、质量优”,全市陆续印发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年度工作要点,围绕产业发展、消费促进等领域出台50余个市级稳增长相关政策,生产需求明显好转。

“三驾马车”驱动经济回升向好

首批“原拆原建”试点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完成建设,413场次大型展览、演出、赛事活动推动文化娱乐消费升温,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小米首款汽车市场热度火爆……今年一季度,北京借助首都大市场优势,有效驱动投资、消费和外贸“三驾马车”,带动总体经济回升向好。

一季度,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增速高于去年全年8.7个百分点。政策资金项目靠前发力,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下达全年计划的40%,京津冀三地首次联手推介土地,实景三维“云踏勘”产品服务土地推介,商品住宅用地成交76公顷、完成全年任务的25.3%。一季度160项市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544个灾后恢复重建和增发国债项目实现开工340个,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536个、总投资约7350亿元。

一季度北京市场消费持续恢复,市场总消费同比增长5.8%、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性消费增长12%。一季度413场次大型展览、演出、赛事活动推动文化娱乐消费升温,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同比增长74.6%。

一季度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9000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8.9%,在创历史同期新高的同时逐月向好,展现良好势头。外贸活力迸发,民营企业进出口1035.6亿元、同比增长20%,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355.5亿元、同比增长5.3%。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7.8%,外贸向新提质的动能更加强劲。

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北京三次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现代服务业支撑有力,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7%、8.3%和4.7%,成为带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多项“首个”诞生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北京市培育壮大各类科技力量,加快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这点从一季度数据中不难发现,1-2月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增长6.2%、比去年全年提高2个百分点。

北京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一季度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7%,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2%,诞生了多项全国范围内的“首个”: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启用,首个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获批筹建,首个智能网联重卡商业化政策出台。

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一季度北京出台鼓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医药健康协同创新相关政策,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一批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产,亿一生物自主研发的创新生物药成为国内首个在中美欧三地获批上市的创新生物药。

未来产业聚力成势,“夸父”量子计算云平台入驻国家超算互联网,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双揭牌”,昌平机器人产业园启动建设,本市首批薄膜、晶圆等高品质单晶石墨烯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完成捷龙三号一箭九星海上发射和力箭一号首次低温条件发射。

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步伐越发坚实,发挥“一核”作用,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面向京津冀协同布局新质生产力,一季度北京向天津、河北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91亿元、同比增长107%。与此同时,京津冀首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高速开放。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

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增进民生福祉。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一季度北京的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4.2%、低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税收占比81.4%,收入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各项保供稳价措施有力,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老老人”“小小孩”服务得到持续强化,全市571家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307张、养老助餐点148个,启动第二批普惠托育试点。一季度12345服务热线群众诉求解决率96.55%、满意率96.78%。

一季度北京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绿电交易约3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同比增长8.41%。积极完善碳市场,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坚持绿色北京战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扩绿兴绿护绿,一季度PM2.5累计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占比达99%、为历史最高。

有条件实现二季度经济良好增长

二季度承上启下,是抢速度、抓落实、保目标的关键窗口期。北京还将加快完成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3.0阶段任务,有序开放北京南站、首都机场自动驾驶测试;加快“六链五群”产业布局落地,出台京津冀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制定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方案,滚动完善产业协同项目库;压茬推动160项市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力争上半年364个灾后恢复重建和增发国债项目全部开工;大力推进大兴机场综保区二期建设,高水平办好中关村论坛,筹办服贸会、金融街论坛、北京文化论坛,完善各类会展会议招商功能;推进地铁3号线一期等基本完工,拓展通学、通医、通游公交线路,探索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改造停车楼。

相关负责人透露,当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诸多有利因素,首先是国家及本市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效应将集中释放,特别是二季度国家将加快推进实施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重大部署,本市的重大产业项目产能也正在逐步爬坡;二季度小长假多,“假日经济”和丰富的重大活动举办有利于消费持续升温;二季度生产扰动因素减少,总的来看,北京有基础、有条件实现当季经济良好增长。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将推动全年计划任务靠前完成,努力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 专家声音

杨永恒:更多市场主体感受到经济回升的暖意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杨永恒表示,一季度北京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回升向好势头,GDP在去年5.2%的基础上增长6%,这是多年培育的新动能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国家宏观政策和本市稳增长政策持续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北京市经济基础牢、韧性强、优势多、活力足、潜力大的特点。透过北京经济一季度“成绩单”可以看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一些产业、经营活动、产品上显现新成效。

随着经济的持续改善,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切实感受到经济回升的暖意。目前,企业盈利状况已实现“V”字形反转,服务业企业利润在去年四季度反转了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5%的运行态势,全年同比增长5%,今年1-2月增长19%;工业企业利润2023年全年下降13.7%,但今年1-2月增长22%以上。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改善,有助于提振信心,增加扩大生产的意愿,可以期待在未来形成更高水平的经济循环。

刘作丽:服务消费有巨大增长潜力

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刘作丽表示,一季度,市场消费继续恢复,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5.8%;其中服务消费增长较快,消费额增长12%、高于去年同期6.1个百分点,在近五年同期中也处于较高水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消费者对提供高情绪价值和体验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文旅、健康、科技、绿色等服务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伴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最终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按照“衣食-住行-康乐”的路径进行,服务消费代表消费升级的最终趋势,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居民服务消费需求将大幅增加;当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时,服务消费将成为主导性消费。当前,北京人均GDP接近3万美元,经济增长经历了消费投资交替主导、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后,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正处于商品消费“表现稳定”,服务消费“跑步进场”,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主要靠服务消费驱动的发展阶段,服务消费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挖掘服务消费,北京在大型活动、入境游和“老老人”“小小孩”三大领域具备优势,有条件发力。在会展、文旅、赛事等大型活动中,建议主动谋划举办一批大型会展、商业演出、体育赛事等,注重资源整合,联动景区、酒店、餐饮、购物、交通等整体谋划,培育商文体旅融合新业态,放大杠杆效应,提升消费能级,拉动经济增长;在入境游领域,建议强化部门联动,短期内可以加强海外市场推介宣传,提升游客来京意愿,促进国际航班尽快恢复,提高游客来京便利度;在“老老人”“小小孩”等群众期盼的民生领域,加强医康养统筹,实施好适老化改造,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以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为契机,强化服务能力,增加优质供给,丰富消费场景,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磊 校对 付春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