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业绩增幅靠前、股价逆势下跌 “明星银行”宁波银行股价为何跑不过同行?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这家银行,有点烦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A股上市银行中最受机构们“欢迎”的,是身为城商行的宁波银行。

宁波银行区域性色彩浓重,85%以上的贷款业务集中在浙江、江苏两省,但这并未打消机构的热情。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有706家基金持有宁波银行;宁波银行还是目前A股上市银行中接待机构调研频次最密集的,仅2月22日一天就被234家金融机构调研。

不过,作为“明星银行”,宁波银行最近却在面临业绩上涨、股价下跌的烦恼。

近日,宁波银行披露2023年财报。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15.85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归母净利润255.35亿元,同比增长10.66%。

业绩增幅靠前,股价却逆势下跌。财报发布次日,宁波银行报收于20.46元,下跌3.12%。而在2023年,宁波银行市值蒸发约750亿元,股价累计跌幅约37.06%,在A股42家上市银行股中跌幅最大。

备受机构关注的宁波银行,股价为啥跑不过同行呢?

增长神话停止

虽然2023年营收、净利润双增,但纵向对比看,宁波银行发展速度已经降至历史低点。

营收方面,宁波银行在2018至2021年间均维持着两位数的同比增速,直至2022年营收增速回落至9.67%。而2023年营收增速进一步降至6.4%,成为10年以来的最低点。

净利润增长速度也是如此。2018年至2022年五年期间该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9.85%、22.60%、9.73%、29.87%、18.05%,2023年10.66%的净利润增速亦处于低位。

高速增长的神话不再,股价作为企业成长性的趋势指标自然有所反应。

鲸智库平台专家、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宁波银行的市盈率与市净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市场给予宁波银行低估值、低市净率(破发)背后,与高增长放缓的预期有关。”

成长放缓背后,压力来自哪里?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拉长时间维度看两年表现,宁波银行营收边际走弱明显,息差收窄或还是最大拖累项。

息差,主要是指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之间的利息差。银行财报中,通常用能够衡量银行生息资产获利能力的“净息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生息资产余额】数据表现息差强弱。

2023年,宁波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14个基点至1.88%,2021年、2022年则分别为2.21%和2.02%。

对于净息差的下降,宁波银行在财报中指出“受到市场利率下行、LPR 重定价、存量按揭调价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负债端由于客户定期偏好上升、成本相对刚性,成本负债率提升”

息差是宁波银行的主要营收来源。2023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09.07亿元,同比增长9.02%,营收占比为66.42%。

非利息收入为206.78 亿元,同比增长1.57%,营收占比为 33.58%。但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为9%,与“零售之王”招商银行24.8%的占比差距较大,这也显示出了其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相对薄弱。

行业压力之外,净息差收窄也与宁波银行的“生存策略”有关,消费金融是其重点发力领域。

2023年,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总额5071.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64%。其中,个人消费贷占比为25.62%,同比增长2.36个百分点,在个人贷款和垫款大类中占比和增幅均为最高。消费贷比重也占到个人贷款的63.28%。

消费贷领域在2023年爆发了“抢贷大战”,宁波银行旗下“宁来花”不仅试水朋友圈广告位和抖音直播,一度低至2%字头的低利率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出圈背后是“让利”的代价。一个印证是,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利率降幅远高于公司贷款业务。

2023年宁波银行贷款收益率5.13%,同比下降21个基点,其中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4.39%,同比下降5个基点;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6.34%,同比下降58个基点。

潜藏合规性风险

事实上,宁波银行的利润增长,有一部分是依靠拨备调节。

2023年该行拨备覆盖率同比大降43.54个百分点至461.36%。顾名思义,拨备指对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降低拨备覆盖率也被视为“增加”利润。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罗啼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拨备覆盖率下跌或也是影响宁波银行股价的另一大因素。对于银行来说,赚的息差除去不良才是利润,如果宁波银行保持和2022年同样的拨备覆盖率,那么利润或将是下跌的。

问题还在于,宁波银行在2023年不良率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至0.76%,不良微升的情况下还要大幅下降拨备,的确显得矛盾。

不良率,是判定银行稳健程度的指标之一。而消费贷属于纯信用贷款,高收益也伴随高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不良率的提升。

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也在上涨。该行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三年持续升高,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1.24%、1.39%、1.50%,均明显高于同期0.77%、0.75%、0.76%的整体贷款不良率。

重点发力的消费贷业务,还为宁波银行带来了一些争议。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宁波银行”,有超过1700条投诉,其中“暴力催收”成为投诉中的高频词,此外还有诸如虚假宣传、无故开通分期等投诉。

贷后管理方面的合规风险也有所暴露,宁波银行也曾因此收到罚单。

2023年1月,宁波银行因“违规开展异地互联网贷款业务、互联网贷款业务整改不到位、资信见证业务开展不审慎、资信见证业务整改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尽职、新产品管理不严格等问题”,被罚款220万元。

2023年12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官网显示,宁波银行连收4张罚单,罚款合计620万元。处罚事由包括监管标准化数据与1104数据交叉核验不一致;监管标准化数据与客户风险数据交叉核验不一致;监管标准化数据漏报、错报;虚假受托支付,贷款资金长期留存借款人账户;贷款“三查”不尽职等违规事实。

2024年4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披露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宁波银行台州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股权投资;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买土地;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被罚款90万元。

被指“铁公鸡”

分红力度,也成为投资者的吐槽重点,甚至有股民称宁波银行为“铁公鸡”。

与年报一同公布的分红预案显示,宁波银行2023年度拟向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为39.62亿元。算下来,分红率相比于2022年的14.3%微升至15.99%。

相比之下,2023年度国有六大行合计分红总额超4100亿元;招商银行分红率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至35.01%,为近年来最大增幅;浙商银行平安银行分红率也超30%;中信银行分红总额也创历史新高。

在罗啼明看来,宁波银行作为头部城商行分红却仅有20%以下,股息率也仅有不到3%,与存款和保险等稳健收益比并不具备优势。

拉长时间维度,宁波银行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59亿元,明显低于2010年至今累计再融资的375亿元,这也成为引发投资者不满的因素之一。

但被吐槽背后,宁波银行或许也有自身考量。郭施亮指出,宁波银行依然处于增长扩张阶段,因此要保证充足的核心资本,以获取未来资产扩张的能力。

截至2023年末,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9.64%,同比2022年的9.75%下滑了0.11个百分点。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宁波银行投资者回报不足,直接拖累了其股价表现。

罗啼明解读,在当前利率持续走低的环境下银行长期增长或难以为继,但银行持续、稳定的分红为投资银行股提供了充足的安全垫,且相比存款和保险等方式收益率更高,这也是2023年银行股股价呈上涨走势的主因。

“在盈利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分红等方式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郭施亮表示。

以平安银行为例,虽然2023年净利润增速下滑,但大幅提升股息率,现金分红比例高达37.3%。市场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年报发布次日股价上涨3.62%.

就市值管理以及分红力度等问题,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宁波银行,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而对宁波银行来说,更大的挑战或许还在后面。

作为宁波银行时任董事长,1964年出生的陆华裕现年已经60岁。从2005年1月任宁波银行董事长,他的任职时间已19年。

2019年1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银行机构应建立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制度,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意见要求制定回避工作分步实施计划并严格做好实施,存量任职回避问题原则上于2022年底前清理完毕。

本就“超期服役”的陆华裕即将面临退休,这意味着万亿宁波银行的高层将迎来变化。

净息差压力持续、成长性放缓的问题仍要面对,或将挥别老舵手的宁波银行,也许要面临新的挑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