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恒瑞医药(600276)年报点评:创新药驱动收入增长,2024年迎来产品上市高峰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

事件:

恒瑞医药 公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收入228.20亿元(同比+7.26%),实现归母净利43.02亿元(同比+10.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41.41亿元(同比+21.46%);2024年一季度实现收入59.98亿元(同比+9.20%),实现归母净利13.69亿元(同比+10.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4.40亿元(同比+18.06%)。业绩符合预期。

创新药驱动收入增长

2023年公司创新药实现收入106.37亿元(含税),同比增长22.1%,报告期内获批了3款1类新药(阿得贝利、瑞格列汀、奥特康唑)和4款2类新药(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阿比特龙纳米晶、伊立替康脂质体、恒格列净二甲双胍复方),同时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执行医保价格后销量增加。受第二批集采相关产品续约未中标和降价,以及第七批集采相关产品的影响,公司仿制药收入下降,但剩余销售金额较大且未集采的仿制药仅有3款,未来集采对业绩的冲击有望减少。

看好恒瑞医药的肿瘤和慢病的丰富研发储备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接近50亿元,截至2023年底恒瑞医药进入到NDA阶段的项目有14项,镇痛药物泰吉利定已于2024年上市,其他新产品包括PCSK9单抗、IL-17A单抗、JAK1抑制剂、2款滴眼液(环孢素A、NOV03)等有望于年内上市。恒瑞医药在乳腺癌、肺癌、肝癌的药物开发逐步形成矩阵式布局,非肿瘤疾病中自免、降糖、肾病用途药物布局丰富。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由于新药入院2023年受到影响,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1.05/309.71/350.7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78%/14.26%/13.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28/64.13/74.0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49%/16.00%/15.43%,EPS分别为0.87/1.01/1.16元/股,3年CAGR为19.83%。鉴于公司创新药储备丰富,参照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58倍PE,目标价50.2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中选品种的续约风险;创新药出海不及预期

【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 锂电产业绽放全球市场】作为出口“新三样”之一,锂电产品近年来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从最初的产品出海到如今的产能出海、技术出海、资本出海,锂电产业链已在多个维度全面“走出去”,并依托灵活的市场及运营策略,加速步入红利释放期。 当然,出海征程也并非一片坦途。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形势下,锂电企业出海应多一份理智和谨慎,在政策、市场和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以卓越的产品性能和综合性价比打出差异化竞争优势。(证券时报)

【经济日报:新能源车下乡要适配当地】新能源汽车下乡,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为重要考量,已成为推动供给与需求联动、投资与消费联动,以及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这项政策以绿色低碳转型为纽带,形成了多重战略价值,既通过降低出行成本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又借助产业链协同效应,带动充换电设施、智能网联等新基建向乡村延伸,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搭建起高效畅通的绿色通道。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还将车购税减免、以旧换新等政策与县域充换电补短板试点相结合,比如在江苏如皋190余辆展车与充电桩企业协同下乡,彰显出政策从单点推广向系统赋能的升级。也要看到,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对新能源汽车下乡构成一定挑战。当前,充电设施布局存在“重县城、轻乡村”的特点,部分地区电网容量不足、土地手续繁琐,导致“车能路云”一体化在乡村落地推广受阻。现有车型对农村坑洼路况的适应性不足,皮卡、轻卡等生产型车辆供给相对短缺,还不能有效满足“代步+生产”的复合需求。此外,售后网络下沉还存在一定滞后,“三电”系统维修难、成本高,更成为影响消费信心的重要因素。这些短板既反映出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也凸显了产品与服务供给之间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

【多部门力推落后光伏产能有序退出 政策催生多元领域需求释放】“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发展举步维艰。”7月25日,在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从产量、价格、出口、效益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光伏行业发展现状,并作出这一判断。 在本次会议上,包括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在内的监管部门都强调,要规范光伏行业发展,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同时,针对当前光伏行业出现的非理性竞争加剧、低价中标、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全行业要积极面对和解决,“反内卷”共识进一步凝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上调了今年全球及中国的新增光伏装机规模预测。王勃华表示,随着绿电直连供应等政策落地,将进一步释放多元领域对光伏等新能源的需求。(证券时报)

【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 锂电产业绽放全球市场】作为出口“新三样”之一,锂电产品近年来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从最初的产品出海到如今的产能出海、技术出海、资本出海,锂电产业链已在多个维度全面“走出去”,并依托灵活的市场及运营策略,加速步入红利释放期。 当然,出海征程也并非一片坦途。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形势下,锂电企业出海应多一份理智和谨慎,在政策、市场和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以卓越的产品性能和综合性价比打出差异化竞争优势。(证券时报)

【经济日报:新能源车下乡要适配当地】新能源汽车下乡,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为重要考量,已成为推动供给与需求联动、投资与消费联动,以及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这项政策以绿色低碳转型为纽带,形成了多重战略价值,既通过降低出行成本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又借助产业链协同效应,带动充换电设施、智能网联等新基建向乡村延伸,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搭建起高效畅通的绿色通道。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还将车购税减免、以旧换新等政策与县域充换电补短板试点相结合,比如在江苏如皋190余辆展车与充电桩企业协同下乡,彰显出政策从单点推广向系统赋能的升级。也要看到,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对新能源汽车下乡构成一定挑战。当前,充电设施布局存在“重县城、轻乡村”的特点,部分地区电网容量不足、土地手续繁琐,导致“车能路云”一体化在乡村落地推广受阻。现有车型对农村坑洼路况的适应性不足,皮卡、轻卡等生产型车辆供给相对短缺,还不能有效满足“代步+生产”的复合需求。此外,售后网络下沉还存在一定滞后,“三电”系统维修难、成本高,更成为影响消费信心的重要因素。这些短板既反映出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也凸显了产品与服务供给之间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