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快递行业2024年3月数据点评:韵达业务量增速领先 圆通票均收入降幅最小 继续关注龙头公司中长期价值

华创证券

关注

行业:3 月业务量增速20.1%,单票收入同比下降12.2%。1)行业业务量:

3 月完成业务量138.5 亿件,同比增长20.1%;1-3 月累计完成业务量371.1亿件,同比增长25.2%。2)行业收入:3 月行业收入1128.3 亿元,同比增长13.2%,1-3 月累计收入3116.9 亿元,同比增长17.4%。3)单票收入:3 月单票收入8.15 元,同比下降12.2%,环比下降8.2%(-0.73 元),1-3 月票均8.4元,同比下降12.8%;分产粮区看,广东3 月单票收入7.26 元,同比下降9.6%(-0.77 元),环比减少0.33 元,浙江3 月单票收入4.63 元,同比下降11.49%(-0.6 元),环比下降0.49 元,其中义乌3 月单票收入2.52 元,同比下降18.59%(-0.58 元),环比减少0.2 元。4)行业集中度:3 月CR8 85.1,较1-2 月上升0.1。5)市场份额,3 月份额:圆通(15.7%)>韵达(13.9%)>申通(12.5%)>顺丰(7.5%);24 年1-3 月累计份额:圆通(15%)>韵达(13.32%)>申通(12.36%)>顺丰(7.97%)。注:根据邮政局网站,2024 年1 月起,部分邮政快递企业调整快递业务口径,快递行业业务同比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该调整会导致份额数据与过往有差异。

上市公司业务量表现:韵达3 月增速领先。3 月业务量同比增速:韵达(32.6%)>申通(31.5%)>圆通(22.4%)>行业(20.1%)>顺丰(0%),顺丰不含丰网件量同比增速10.84%。1-3 月业务量累计同比增速:

申通(36.7%)>韵达(29.1%)>圆通(24.9%)>顺丰(3.1%)。

上市公司快递收入增速:3 月圆通同比增速领先。3 月收入增速:圆通(17.4%)>申通(14.9%)>全国(13.2%)>韵达(8.8%)>顺丰(3.4%);顺丰不含丰网收入增速5.05%。1-3 月收入累计同比增速:申通(19.7%)>圆通(18.8%)>韵达(8.6%)>顺丰(6.3%)。

单票收入:通达系单票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圆通降速最小。3 月单票收入:圆通2.36 元,同比-4.1%(-0.1 元);韵达单票收入2.08 元,同比-17.8%(-0.45元);申通2.1 元,同比-12.9%(-0.31 元);顺丰15.66 元,同比增长3.3%,顺丰不含丰网单票收入同比-5.26%。1-3 月累计单票收入:圆通2.43 元,同比-4.9%(或-0.13 元),韵达2.2 元,同比-15.9%(或-0.42 元),申通2.17 元,同比-12.4%(或-0.31 元),顺丰16.34 元,同比+3.3%(或+0.49 元)。

投资建议:行业需求有韧性,继续关注龙头公司中长期价值。1)一季度电商快递行业显现了需求韧性,我们预计全年业务量将处于15%左右增速。同时我们认为电商快递行业不再具备全网大范围价格战基础,价格竞争相较于23 年或呈现缓和。2)此前我们提出电商快递龙头出现超跌,圆通自3 月以来有较好的修复,但仍处于相对低估位置;韵达业务量增速从重新超过行业到处于行业领先,其未来边际变化仍建议关注;继续关注申通继续优化力度。3)顺丰:

我们强调公司是价值*成长的综合体。针对市场对公司收入增速的关注,我们分析存在两种情境的可能性推演:其一是β机会,即如果经济整体复苏超出预期,则会推动公司时效快递收入增速超预期;其二是α机会,我们预计在24 年下半年,鄂州机场转运中心投产1 年左右时间,通过供给优化,推动时效产品辐射范围扩大、价格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因素使得收入提速。

风险提示:经济出现下滑,行业业务量增速明显放缓,价格战明显扩大。

【新华时评:创新不止!中国AI驶向“深海”】新华社刊发评论文章指出,26日,中国科学院多家科研机构基于开放生态联合推出“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这一科学基础大模型的发布,意味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正向着赋能人类探索知识的新领域扎实挺进。从实验室到星辰大海,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科学方法论。“磐石”的突破,在于它超越了日常重复性工作“AI助理”的初级想象,直抵科研范式的内核。它让科学家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向更具创造性的假设提出与规律发现。此番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联合国内几十家机构成立“科学基础大模型生态联盟”,凸显了开放生态对科研创新的催化意义。科技创新之路不会是一片坦途。“龙芯”的坚持、“六小龙”的探索、DeepSeek的突破,无不是中国科研人辛勤耕耘的结晶。每一次科技突破的背后,既凝聚着无数智慧心血,也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一个坚实的道理:技术的高度取决于人文的厚度。本着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沿着科技向善的轨道前行,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拓展人类认知疆界的伙伴。人工智能的“深海”奥秘无穷,尽管我们已加力驶向远方,但更需要保持自信与自省,需要政策持续的护航、市场包容的胸怀,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和耐心,不断突破创新、勇往直前。

【成都世运会火炬抵达眉山三苏祠】7月26日15时20分,成都世运会火炬 “竹梦” 传递第五站在眉山三苏祠三苏纪念馆广场启幕,以“寻迹三苏”为主题传递。三苏祠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和西蜀园林典范,承载着深厚的东坡文化。本站旨在以宋代文脉展现“家国情怀”与“文道并重”的精神,致敬体育的智慧与坚韧。(央视新闻)

【商汤科技徐立:自动驾驶得学习加塞】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于7月26-28日在上海举办。商汤科技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徐立表示,加塞在自动驾驶里面非常普遍,对于人类驾驶来讲也是个难题,新司机不敢加塞,躲在后面半天就不能走。老司机加塞事故率22%,所以自动驾驶得学习加塞。他指出,这是个难题,因为如果太保守开不动,太激进可能就会撞。(睿见)

【新华时评:创新不止!中国AI驶向“深海”】新华社刊发评论文章指出,26日,中国科学院多家科研机构基于开放生态联合推出“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这一科学基础大模型的发布,意味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正向着赋能人类探索知识的新领域扎实挺进。从实验室到星辰大海,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科学方法论。“磐石”的突破,在于它超越了日常重复性工作“AI助理”的初级想象,直抵科研范式的内核。它让科学家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向更具创造性的假设提出与规律发现。此番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联合国内几十家机构成立“科学基础大模型生态联盟”,凸显了开放生态对科研创新的催化意义。科技创新之路不会是一片坦途。“龙芯”的坚持、“六小龙”的探索、DeepSeek的突破,无不是中国科研人辛勤耕耘的结晶。每一次科技突破的背后,既凝聚着无数智慧心血,也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一个坚实的道理:技术的高度取决于人文的厚度。本着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沿着科技向善的轨道前行,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拓展人类认知疆界的伙伴。人工智能的“深海”奥秘无穷,尽管我们已加力驶向远方,但更需要保持自信与自省,需要政策持续的护航、市场包容的胸怀,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和耐心,不断突破创新、勇往直前。

【成都世运会火炬抵达眉山三苏祠】7月26日15时20分,成都世运会火炬 “竹梦” 传递第五站在眉山三苏祠三苏纪念馆广场启幕,以“寻迹三苏”为主题传递。三苏祠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和西蜀园林典范,承载着深厚的东坡文化。本站旨在以宋代文脉展现“家国情怀”与“文道并重”的精神,致敬体育的智慧与坚韧。(央视新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