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碗片儿川

北京晚报

关注

郑培凯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景阳冈武松打虎”,高潮部分固然是惊心动魄的打虎过程,作为铺垫的“三碗不过冈”也写得很精彩。酒店主人只肯提供三碗“透瓶香”,以免客人醉倒,武松却一口气喝了十五碗,才提着梢棒出门,踉踉跄跄过冈,从而成就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故事。去年年底在杭州,一连几天,我吃了三碗片儿川,居然联想到武松,也是怪事。

到杭州,是去浙江大学讲学,三位同学来接机,把我和夫人安置在西湖北面的酒店。也不知他们是从哪里打听来的,知道我喜欢片儿川,就安排我们去当地最火的面店——方老大,品尝一下杭州的至味。这家面店声名远扬,通常得排队一小时,才能吃上一碗面。面店在上城区吴山的东面,距离酒店很远,其中一位同学先去排队,另外两位到酒店接我们。由于有人提前点好面,我们不必在寒风中瑟缩,在体会古人所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之余,心怀感动。

片儿川始创于清朝,当魁元馆(今为奎元馆)还是一间无名小店时,以倒笃菜(腌制的雪里蕻为主)、笋片、猪肉片烧制成这道大众化的面食。浙江的乡试在杭州举行,应考的士子群聚杭州,经常来此帮衬一碗面食。据说有个秀才阮囊羞涩,吃不起高档饭庄,总来店里花几文钱填饱肚子,发榜后,他高中解元,特地跑到小店致谢,还为无名小店题了“魁元馆”作为店名。由此,魁元馆的这碗面不胫而走,成了名闻遐迩的平价美食。面的做法是:将猪腿肉、鲜笋切成二指宽的薄片,把倒笃菜切碎,在热锅里下猪油,以大火煸炒肉片与笋片,加酱油,放入倒笃菜和适量开水略煮,最后下面条,加调料起锅。由于用猛火煸炒,肉片与笋片特别鲜嫩,加之汤汁浓滑,面条在汤中汆过,便称为“片儿汆”,后来叫着叫着,就成“片儿川”了。

同学点了店里最受欢迎的爆鳝拌川和茄汁腰花拌川,也就是加了浇头的干拌面,看起来十分美味,但价钱不菲,要六七十元一碗。我还是不改旧习,点了最原始的片儿川,只花了二十五元。刚一下箸,就感觉非同凡响,肉片鲜嫩自不必说,那新上市的冬笋片才是这碗面的灵魂,鲜嫩爽脆,带着隐隐约约的芳香,像刚从冰霜中冒头的洋水仙那般清灵,让你怀疑季节是否颠倒了——冬至还没到,这笋居然比春笋都甘甜。面汤也好,有种醇厚的烟火气,很美味,如同上海人说的“鲜得来眉毛也落脱了”。我看到面店的厨房里烟火缭绕,煸炒的火焰带着冲霄之势,有两三尺高,这才确定片儿川的美味是与猛火分不开的。

第二天在酒店吃早餐,菜品非常丰富,现场制作的片儿川里有肉片与腌制的雪里蕻,却没有笋片。思来想去,没有笋片的片儿川能吃吗?于是,吃了一碗自己调制的豆腐脑,勉强算是江南口味。又过了一天,我在早餐的众多菜品中发现一道笋片雪里蕻,是配白粥的咸菜,便请司厨的师傅煮了一碗没有笋片的片儿川,自己加了咸菜堆里的笋片,结果味道寡淡,只有一点咸味刺激极端不肯合作的味蕾。这第二碗片儿川吃得十分闷气,我只想抽时间去前天光顾的面店,去奎元馆也行,无奈冗事太多,分不开身,直到离开杭州,也没机会重温那喧闹市井中令人灵魂出窍的美味。

杭州的新机场是庞然大物,从出境检查到登机闸口,像从油麻地走到尖沙咀海边那么远,其间居然发现一家知味观的分店,打出招牌售卖片儿川。于是,鬼使神差的,我在杭州吃了第三碗片儿川。面一端来,就知道上当了,卖相极差不说,入口如嚼蜡,让我想起《水浒传》的“三碗不过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