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吉春耕新 | 科技赋能 盐碱地上的“增粮密码”

环球网

关注

来源:央视新闻

眼下,正值春耕春管关键节点。如何心怀“国之大者”、更好守护粮食安全?“新质生产力”为春耕提“智”增“数”提供了新思路。让新质生产力走进田间地头,实现与春耕春种的“双向奔赴”,将为农业现代化碰撞出更多机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吉林总站推出系列报道《吉春耕新•吉林春耕里的新质生产力》。今天推出第三期《科技赋能 盐碱地上的“增粮密码”》。

吉林省有670多万亩盐碱地,这是一笔“沉睡”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潜在耕地资源。一直以来,吉林省高度重视盐碱地开发治理工作,落实“藏粮于地”战略要求,向盐碱地要粮,向科技要粮。

这是两张吉林一号卫星从50万米高空拍摄到的遥感影像,中心点是大安市海坨乡的一片盐碱地,左面这张是改良前拍摄的,由于盐碱度过高,地面白花花的一片,几乎寸草不生。在同一区域,改良完下一年的盐碱地上已经种满了水稻,荒凉的土地上有了生机。

每年初春,为确保改良土地实现当年整地、当年治理、当年种植,数十台大型的设备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作业,这是盐碱地改良的第一步,只有土地平整,后续向田中注水的时候才不会因为高低不平而漫出农田。土地平整后需要抛洒有机肥,为了提高扬肥的效率和质量,新农人在拖拉机上安装了高精定位和实时传输信号系统装置,在施肥漏斗上安装重力传感器。这样,在办公室就能对施肥效果进行监测。扬肥系统还能实现变量施肥,根据盐碱地的pH值不同调整施肥量。

改良盐碱地,最重要的是降低土壤的盐碱度。春天的时候施入自己研发的改良剂,同时种植抗盐碱的水稻新品种。通过科学标准管理,改良当年土壤pH值由10降到8,水稻亩产达到了400公斤以上,基本上达到了当地良田标准。

近年来,吉林大安积极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团队,主要采取工程、农艺、化学、生物等措施,实施了脱硫石膏、有机硅等土壤改良措施,通过这些化学的改良措施,使盐碱地改造一次性成功,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增加了粮食的产能。探索出“以水定地、集中连片、生态改良、良种培育、现代化生产经营”五位一体盐碱地高效治理和综合利用“大安模式”。

这两年,吉林省谋划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地整治项目145个,计划新增耕地面积70万亩,实现种植49.4万亩。使昔日一片片白茫茫的盐碱地变成今日的米粮川,为端牢中国人饭碗作出了新的吉林贡献。(记者 张旭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