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市场再起“降费潮” 投资者如何“三步”选出ETF?

金证研

关注

近年来,主打“跟踪指数”的指数型基金成为了震荡市中基金投资者的重要选择之一,指数型产品的数量与规模也在持续增长。近期,作为被动指数投资的代表性基金产品,ETF持续受到关注,仅在2024年一季度,股票ETF市场获得的资金净流入已超过3,300亿元。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指出,要提升投资者的长期回报,其中,“扎实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稳步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水平”是举措之一。今年以来,一些基金公司宣布调低ETF产品的费率,部分基金公司的新发产品则采用了最低费率模式。

在ETF受到资金青睐且其费率降低已成趋势的当下,投资者该如何选择ETF?

一、ETF规模走上“快车道”,部分公募基金选择降低费率

在震荡市中,跟踪指数的指数型基金产品受到投资者的持续关注,而ETF作为能够稳定投资组合这艘“船”的“压舱石”,其规模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一些公募基金也在密集发行新ETF。

东方财富Choice测算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权益类ETF受到了资金的持续涌入,净申购金额达到了3,339亿元。截至2024年3月28日,市场上共有924只ETF产品存续,总规模已接近2.4万亿元。放眼长期,从历年数据来看,截至2020-2023年各年末,全市场ETF的规模分别为1.11万亿元、1.41万亿元、1.61万亿元和2.04万亿元,呈现出上升趋势。

经计算,截至2024年3月28日,全市场ETF产品的规模已较2023年末增加约17.65%。

另外,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一季度,有32只ETF相继成立,发行规模合计超过280亿元。其中,有28只为权益类ETF,发行总规模超过220亿元。

在费率方面,以沪深300指数为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包括ETF在内,份额分开计算,截至2024年4月7日,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指数的指数型基金数量已达194只,其中,南方沪深300ETF的管理费年费率自2024年3月26日起由0.5%调低至0.15%,托管费年费率则由0.1%调低至0.05%;而工银沪深300ETF则已于2月调整费率,管理费年费率由0.45%调低至0.15%,托管费年费率由0.1%调低至0.05%。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28日,包括易方达沪深300ETF、博时沪深300ETF等产品在内,已经有7只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指数的ETF,将管理费年费调整至0.15%。

二、从“三个方向”考虑,选出适合自己的ETF

在ETF规模持续增长、ETF数量增加、费率降低的背景下,个人投资者怎样选择合适自己的ETF产品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实际上,与普通的开放式公募基金相比,ETF的运作信息更加透明,投资者可以从指数、跟踪误差、费率三个角度出发,筛选ETF。

作为一种被动指数型基金,ETF跟踪特定的指数,买入标的指数全部或部分的成分股,目的在于取得与标的指数相近的收益。

正由于ETF买入标的指数的成分股,指数整体的表现关系到ETF的收益水平。

也就是说,筛选ETF的第一步,就是要筛选出与自己投资目标相匹配的指数。投资者可以从长、短期涨幅能否跑赢市场整体、指数的波动率和回撤等指标的表现优于市场平均表现等角度进行考虑。

在选出与自己投资目标相匹配的指数后,细心的投资者可能会发现,跟踪同一指数且以该指数成分股为投资标的之ETF或不仅一只。

那么,在同一跟踪指数下,投资者应该选择哪些ETF?

这时候,就进入了筛选ETF的第二步,即筛选出那些“跟得更紧”的基金。

与普通的开放式基金不同的是,ETF等跟踪指数的基金,有一个名为“跟踪误差”或“年化跟踪误差”的指标。

其中,“年化跟踪误差”是指数型产品“跟踪偏离度”标准差的年化值,其根据历史的收益率差值数据来描述基金与标的指数之间的密切程度,同时揭示基金收益率围绕标的指数收益率的波动特征。一般来说,ETF的年化跟踪误差越小,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越强,指数产品的收益变化与其标的指数的涨跌幅变化越接近,即“跟得越紧”。

换言之,在筛选ETF的第二步中,投资者可以剔除那些跟踪误差大的产品。

筛选ETF的第三步,即选择费率更低的产品。

与普通的公募基金相比,尽管ETF的费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但基金投资的费率能够直接影响到投资者最终的投资收益,因此,在投资ETF时,费率水平仍是值得考虑的因素。

总而言之,在投资ETF产品前,投资者可以按照“指数-跟踪误差-费率”这三个步骤,选出与自己投资目标相匹配的基金。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筛选ETF这件事上,指数的表现、产品的跟踪误差、产品的费率这三个方面,或仅是能帮助投资者选产品的众多因素或指标中的几个。为达成投资目的、实现投资收益,投资者或还可以将基金经理经验和能力、产品存续时间、基金经理变动等因素纳入筛选基金的考量体系中。

免责声明:本研究分析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分析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交流、分享、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研究分析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研究分析,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本研究分析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