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财福100基金经理—杨冬

市场资讯

关注

转自:猫头鹰研究院

绪言

杨冬是入选“财福100”的权益类基金经理之一,今天我们从量化评分、组合特征、市场适应性、与其他基金经理的比较以及问答这五个维度介绍基金经理,方便大家对基金经理有更全面的认识。

量化评分

猫头鹰主要从基金公司、管理经验、管理能力、获奖情况等四个维度对基金经理进行打分。

在基金公司上,广发基金作为基金大厂,目前在管规模12,618.79亿,产品数量371只,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130只,规模2250.16亿元,在全市场排名2。

在管理经验上,基金经理杨冬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从业年限超过17年;公募基金的投资年限相对较短,有2.55年的投资年限,目前管理规模为145.98亿元。

在管理能力上,杨冬获得绝对收益和回撤控制的能力相对较好,选股能力则较为薄弱。

在获奖情况上,近五年中,杨冬获得了1次金牛奖,1次金基奖,1次明星基金奖和1次英华-示范混合型基金奖

组合特征

在猫头鹰基金经理频谱中,杨冬的标签被归为平衡型基金经理,其长期的管理收益比较高,但近期收益仅位于中等水平,对于波动和回撤的管理比较好,择时方面的能力也比较高;风格表现上偏好小盘、注重成长、主要投资于大消费,但近一年更加关注大盘和中游制造领域的投资机会。

图1:基金经理杨冬业绩能力评价与表现风格

从管理特征上来看,杨冬在其管理期内,整体上行业集中度和个股集中度都比较适中,前十大集中度大部分时段略高于市场中位数;个股关注期较长,位于同类前30%水平;平均换手率低,位于行业后15%水平。

图2:基金经理杨冬操盘风格

从行业能力圈来看,杨冬在金融地产、消费、周期、制造和TMT板块均有表现较好的行业,医药生物板块能力也位于同类平均水平;细分子行业来看,杨冬在非银金融、计算机、家用电器等行业有较为突出的能力。

图3:基金经理杨冬行业能力

从行业高低配来看,杨冬在非银金融上头部时段配置权重最高,且能够很好地避开尾部时段,alpha效应明显;在计算机、家用电器上也有较高的头腰部配置权重,同时能取得不错的alpha;对于房地产也配置了不低的权重,但是整体alpha并不理想。

图4:基金经理杨冬行业高低配情况

从基金经理2023年股票持仓行业分布来看,基金经理杨冬在二三季度明显高配非银金融中的证券行业,由一季度的13%上升到了二三季度的25%-30%,有明显的行业择时。

图5:基金经理杨冬2023Q1持仓股票行业分布

图6:基金经理杨冬2023Q2持仓股票行业分布

图7:基金经理杨冬2023Q3持仓股票行业分布

市场适应性

市场适应性方面,杨冬的市场适应能力比较均衡,在牛熊震荡周期中的适应能力均位于同类前30%,在震荡行情中的适应能力更加优秀,位于同类前10%;就不同风格强势市场而言,杨冬能在全部的市场风格当中的适应能力位于前25%,整体上小盘比大盘能力更加突出,成长略强于价值。

图8:基金经理杨冬的市场适应性

与市场同类基金经理比较

以其代表基金广发多因子混合为例,与市场其他同类基金相比,近一年内,杨冬整体的收益率相对适中,波动率也相对适中(图中黄色圆圈为杨冬)

小结

在投资策略上,杨冬追求分散化投资;重视宏观分析,通过宏观进行市场的择时;偏好逆向投资,买入一些在持续下行阶段具备困境反转潜力的领域。

从管理特征来看,基金经理的波动和回撤控制较好,行业和个股集中度适中,个股关注期长,换手率低,有较强、较广的行业能力圈,擅长金融类行业。

从风格特征来看,组合呈现小盘成长大消费的风格。从市场适应性看,基金经理更加擅长小盘和成长;在牛熊震荡周期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Q&A

01 杨冬希望与大家分享的几点思考

1、每一种策略都有其周期属性,很难找到一个单一策略能持续地战胜市场。但如果通过多策略的投资方法,或有望平稳跨越复杂变化的市场。

2、我们将“主动+量化”结合,通过主动投资,把主要精力用于识别和寻找大的产业链机会;同时,依靠量化的统计规律,在主动找不到系统性机会的时候,辅助组合稳健跑赢基准。

3、这几年,我们团队在做的就是尝试通过多策略的搭配,来适应风格多变的市场,相当于在每一个时点不去押注单一风格,而是对多种离散化或者低相关的风格做一个均衡,来追求持续稳健的超额。通过覆盖更多的股票,让产品具有更好的市场适应性。如果引入量化手段,我们可以借助更加丰富多元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量化)来开发新的策略。

02主动和量化是两套不同的投资思维,两者怎么融合?

主动和量化,一个负责历史回测,一个负责价值发现,两者是不同的作业模式,但也有很多可以融合的地方。比如,可以通过量化发现股票,经过主动验证后再确定权重。

《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说过一句话,“真气所至,草木皆为剑”,意思是洞察事物的本质,发现并利用它们潜在的力量,万物皆可用。主动和量化也是如此,二者的核心在于:主动投资是将自己的经验做个总结,为下一批选股提升胜率;量化投资则是把经验归纳成因子或者策略,再不断进行优化迭代。

主动投资是在自我思考中提炼和加工,相比之下,量化投资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做低频选股,还可以对很多高频数据做非线性总结,发现一些主动想不到的规律,并将它们开发成策略。可以把它理解成同一件事情,只是实现方式不一样,本质上,它们都是想构建一个胜率比较高的策略,两者并不冲突。

03主动和量化融合后,如何体现在投资体系中?

我们的投资体系是将“自上而下的主动研究”和“自下而上的量化投资”相结合,主观研究基于宏观情景和中微观把控的结合,量化投资通过统计规律辅助组合稳健跑赢基准,二者共同追求景气与估值的均衡,挖掘行业和个股的超额收益。

具体来说,投资框架可拆成三部分:行业比较体系、主动量化体系和AI增强体系。在行业比较体系中,定性与定量的比例大致为7:3,整体偏定性一些;主动量化体系中,定性负责风格的轮动与搭配,定量负责风格子策略的构建;AI增强体系中,我们会定性筛选长期有前景的板块/行业作为严格的基准(例如TMT),然后使用AI技术进行成份内增强。

从本质上来说,不管主动还是量化,都是利用公开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投资决策,力求获取理想的超额收益。

与此同时,它们也各有所长。主动擅长赔率,量化擅长胜率。主动能够发现一些赔率高、空间大的主题或板块机会,但这种机遇并不常有;量化能够依靠统计规律以较大胜率去战胜特定基准,但不擅长对资产“称重”。

我们尝试将两者结合:通过主动投资,把主要精力用于识别和寻找大的产业链机会;同时,依靠量化的统计规律,在主动找不到系统性机会的时候,辅助组合稳健跑赢基准。具体来说,量化研究员提供股票池,基金经理根据市场风格和主动逻辑筛选出认可和匹配的量化子策略,然后在股票池中精选个股进行配置。

04在“自上而下的主动研究”中,您如何基于宏观情景指导投资?

我的专业是金融学,入行这些年以来一直很重视宏观研究,因为这是决定组合配置的基础。结合这些年的研究,我们将宏观决策体系提炼为“四周期配置”体系,即主要关注经济周期、盈利周期、货币周期和政策周期四个维度,依赖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勾勒出宏观情景,并映射到行业和风格子策略的配置中。

从过往的实践来看,四周期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货币周期和政策周期往往滞后于经济和盈利周期,但它们又是触发行情变盘的助推器。比如2023年二季度,我们大幅加仓公用事业的股票,是为了适配“盈利下滑+政策周期还未见底”的宏观情景。

站在当前时点来看,货币政策尤其是以美债所代表的外部流动性,仍处于从收紧到放松的阶段。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我们倾向于认为成长类资产或者成长性风格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因此组合的配置会略微偏进攻。

05基于以上投资框架,目前您的团队储备了哪些策略?

围绕能长期产生超额的关键风格(景气度、红利、事件、大盘质量等),我们搭建了主动量化策略库,目前已有的实盘样本外跟踪策略有景气度动量精选、红利质量精选、事件驱动精选、沪深300冷门精选、沪深300估值分域精选、时点动量策略等。策略之间普遍保持着较低的相关度,也就是说,这些策略各有各的内生策略,而非同一个策略的衍生。

其中,动量成长代表策略是我们开发最早的策略,是从一本书中获得的灵感——《股票魔法师》。这本经典著作中介绍了一种追逐动量的成长投资法则,即如何在全市场中寻找最有动量、最具成长性、最受全市场交易者关注的股票,并在这些股票中做大量的波段交易。我们认为这种投资技巧在A股市场上也非常适配,因此,我们基于国内市场构建了新的策略。

————————

许利明 | 李彪 | 郑科 | 张晓龙 | 蒋华安 | 杨喆 | 周浦寒 | 于善辉 | 李少君 | 邓炯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