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关键指标下降、资产质量承压,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低谷期”
2023年,在严监管和市场变化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低谷期”。新增发卡量下降、信用卡消费规模下跌、不良资产率走高,成为摆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
时至今年初,因信用卡业务缩水迹象明显,不少银行关停旗下信用卡中心。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披露2023年年报的上市银行中,呈现累计发卡量和贷款余额下降的趋势。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已进入“精耕细作”的存量时代,银行既要把准客户的刚性需求,也要抓紧数字化转型。
多项关键指标下降
在信用卡业务粗放增长的时代,规模增长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首要任务,经营策略主要以发卡量达到一定规模来控制平均成本,即通过大规模发行信用卡来摊薄成本实现较高的盈利。
在这一逻辑下,累计发卡量、信用卡消费额、流通卡数量等多项体现客户数量和消费意愿的指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的重要数据指标。
从商业银行最新出炉的2023年年报来看,上述多项指标经历明显的下滑。工商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从2022年底的1.65亿张缩减至1.53亿张,同期信用卡消费额也从2.29万亿元走低至2.24万亿元。交通银行亦缩水明显,信用卡在册卡量从上年末的7451万张下滑至2023年末的7132万张。邮储银行的两项重要数据走低,结存卡量、信用卡消费金额分别出现下滑,由2022年末的4282万张下滑至4240万张,由2022年末的1.16万亿元下滑至1.14万亿元。
不过,也有银行保持了发卡量和贷款余额均有增长。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1.44亿张,信用卡贷款余额为551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2%和8.38%。不过,信用卡消费额度直接体现用户消费意愿的指标下滑明显,从上年的1.47万亿元减少至1.39万亿元。
从股份行披露的数据来看,也呈现出与国有大行相同的表现。过去一年,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5140.92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11.2%。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594.21亿元,同比下降0.67%。信用卡业务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信用卡交易量缩水,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27159.95亿元,同比下降2.73%。
单从发卡量来看,股份行出现卡量上涨的情形。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及浙商银行2023年度累计发卡量皆有所走高,分别同比上升8.37%、6.45%、7.68%、7.45%。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数据披露来看,大型银行出现信用卡相关指标下降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大行信用卡本身基数较大,在去年市场低迷及严监管的两重因素作用下,大行逐渐转变经营策略,不再单纯追求信用卡规模的扩张,也使得发卡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从全社会信用卡使用情况来看,去年信用卡业务亦显露出下滑态势。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四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7亿张,环比下降1.51%,较上年同比下降3.89%;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4张。
资产质量下滑
在信用卡业务追求增量扩张的时代,伴随着规模膨胀的另一个副作用是,信用卡逾期规模和数量的相应增多,换言之,不良情况亦在恶化。从2023年信用卡不良贷款率的数据上看,不少银行正经历不良率承压的窘境。
在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上升最快,由2022年末的1.83%上升至2023年末的2.45%,上升0.62个百分点。建设银行2023年度信用卡贷款不良金额为165.41亿元,不良率为1.66%,上升了0.2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信用卡个人卡不良透支金额为98.08亿元,不良率为1.4%,上升了0.17个百分点。
股份行中,民生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民生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信用卡不良贷款总额145.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85亿元;信用卡贷款不良率2.98%,较上年末上升0.31个百分点。而另一家以零售业务见长的中信银行,已连续两年出现不良率上升的情形,中信银行2019~2023年的不良率分别为1.74%、2.38%、1.83%、2.06%、2.53%。
“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变化幅度相较而言不大,为1.75%,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该行在年报中提出,基于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阶段本公司将审慎安排各项策略部署,持续优化客群结构和资产组合策略,因地施策协调区域业务发展,探索重构新形势下风险与增长的平衡,持续推动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
某资深信用卡人士告诉记者,信用卡逾期规模和数量的增多,主要是银行降低审核标准,大量发卡的营销策略造成的,发卡机构一方面欲通过分期、预借及各种促销活动,刺激用卡消费提高借贷产生的利率。另一方面又没有更好地从信用安全方面出发,宣传逾期风险给消费者带来的严重影响。
亦有业内人士发文称,从2023年的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来看,信用卡业务的衰退比想象中更加严峻,行业的分化也更为剧烈。除了极少数银行,信用卡业务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非但不能贡献利润和客户,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拖累。
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四季度末,全国信用卡风险增高,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81.35亿元,环比增长4.69%,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3%。
行业阵痛期转型中
新增客户下滑、发卡量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承压……让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信用卡的竞争格局,从下架不适配的卡产品类别,到关停信用卡分中心等动作,无不显示商业银行正对信用卡业务进入存量时代的应对。
不少商业银行主动调整对信用卡业务投入,比如部分银行对信用卡专营中心进行裁撤或改制。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商业银行关停信用卡中心,包括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天津和广州分中心,以及蒙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上海农商行去年便对其信用卡业务中心做了架构调整。也有银行更改了总行部室组织架构,同意将零售条线一级部由零售金融部、信用卡部调整为零售金融总部、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部、个人贷款业务部、基础客群经营部。
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业务人员告诉记者,信用卡客户增量停滞不前的背景下,行内早已考虑对部室进行调整,以减少成本投入,保证业务正常运转。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信用卡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简单的优惠刺激已经无法迅速起量。在获客量见顶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按照原有经营逻辑发卡,发卡行要付出运营、资金和风控等多项成本,非明智之举。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已进入“精耕细作”的存量时代,银行既要把准客户的刚性需求,也要抓紧数字化转型。资深信用卡人士董峥指出,要做好信用卡业务,银行要洞察用户的真实需求,通过精细化运营等手段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增强用户黏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考虑借助场景化经营,提供真正便利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