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玉米之都吉林省四平市:金融支持春耕备耕情况调查

金融时报

关注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为更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主动顺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人民银行四平市分行指导辖区金融机构采取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的信贷支农原则,以确保春耕备耕信贷资金充足到位,不误农时,方便群众,要求金融机构涉农网点对有生产需求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发放贷款,积极投入到春耕备耕贷款的发放工作中。

金融支持春耕备耕特色做法及成效

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春耕生产“开好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农民春耕资金的筹备是新一年辛勤耕种的开始。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全市各涉农金融机构立足实际,调整信贷投向,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顺序,优先满足农民春耕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机具及承包土地等对资金的需求,保证春耕生产资金的供给。

聚焦传统小农户,不占农时线上助力春耕备产。梨树联社依托2024年“整村授信工程”,充分利用线上金融科技和数字农贷普惠金融系统,创新“线下采集评议+线上签约支用”的融合金融服务模式,全力加大线上信用产品“吉信农e贷”投放力度。客户足不出户,不误农时,通过吉林农信手机银行即可领用一笔备用金,一次授信,三年有效,用一天花一天利息,精准助力农户春耕生产,相比传统放贷模式,极大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及时解决备耕户农资、机器设备及上下游关联客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2024年前两个月,线上助力备春耕贷款累计投放20644万元。

聚焦黑土地保护,创新金融模式服务新农主体。梨树联社以“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为核心,为有效推进梨树现代化农业发展和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缺乏有效担保等问题,通过整合黑土地研究院、保险公司、粮食收购公司等资源研发“黑金贷”粮食规模种植贷款。

“黑金贷”以信用方式发放,根据粮食种植规模、总体投入、自有资金、资金缺口和收入水平等综合情况确定贷款额度,按照流转土地每公顷授信1万元—1.5万元,单客户最高授信额度1000万元,利率3.85%,期限1年。为有效防控种植贷款中的种植技术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粮价波动风险,使之形成完整的风险闭环,“黑金贷”合作方各司其职:一是黑土地研究院提供“梨树模式”整体种植技术支持;二是保险公司提供成本险及收益险,对农业生产风险兜底;三是粮食收购企业提供粮食收购订单,畅通粮食销售渠道。四是梨树联社提供专品、专人、专享、专惠“四专”全过程信贷服务。去年以来累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3户、9356万元,其中“黑金贷”累计支持27户、5921万元,截至2月末,“黑金贷”余额15户、2928万元。

不断优化“黑金贷”产品。一是通过取消额度下限、取消50万元以下客户指定收粮渠道等方式,合理降低客户准入标准,扩大客户准入群体;二是通过保险增信,提高单位授信额度、专享3.85%优惠利率等方式,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按政策要求用好用活支农支小再贷款;三是对于参保地力指数保险的还进一步提高授信额度,每公顷授信额度增加0.3万元,如果下一年地力指数达到要求,再申请贷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鼓励种植主体参与到保护农田、改善地力的黑土地保护工作中来。

强化与省农担公司银企合作。为做好信贷支持县域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企业等规模种养主体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去年11月,梨树联社同吉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加强业务合作,共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对此,在“黑金贷”制度中新增农担公司作为参与农业产业链闭环服务模式主体中的一员,双方合作既为借款主体提供了融资担保增信,又提供了多一种担保方式选择,丰富和发展了“黑金贷”服务模式内涵。双方简化优化各自审批流程,强化产品创新模式,并执行优惠费(利)率和财政贴息政策,共同降低客户融资成本,进一步帮助涉农产业经营主体有效解决“担保难、融资贵”问题。

金融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为满足备春耕生产资金需求,四平市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备春耕生产资金投放工作,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有序开展备春耕生产信贷投放工作。

为及时做好春耕春种金融服务,全力营销宣传,专项行动蓄势春耕“开门红”。一是建立健全班子成员和部室经理包保责任制,细化春贷投放任务,全力保障粮食、农副产品生产和春耕备耕农资供应信贷资金需求,解决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生产资金困难。二是开展“回家过年,惊喜连连”“双基优储”等专项营销宣传活动。通过持续开展场景化营销和支持备春耕生产、“吉人返乡”过年拜访走访等形式,巩固和拓展农村金融市场,加大营销服务和客户拓展力度。三是在有序推进2024年“整村授信工程”基础上,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门组织基层社信贷人员逐户对接,做好线上建档、走访营销、应贷尽贷。四是多次组织新农主体代表同黑土地研究院、保险、粮企等部门召开座谈会,对大家关心的融资问题集中探讨和解决,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及时保障新农主体春耕融资需求。五是客户经理深入各行政村微信群进行宣传和答疑,通过条幅、海报、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宣传产品及政策,既提升了广大农户对梨树联社信贷产品的认知度,也激发了办贷机构投放春耕贷款的积极性、能动性。

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粮食和农资价格对经营主体构成一定影响。农户和种植主体承包积极性和春耕融资需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粮价下滑。自去年秋收后,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市场行情一路低迷,农户和规模种植主体对今年春耕生产信心仍有不足。经测算:玉米收成平均按25000斤/公顷计算,承包费用13000元/公顷,种地费用7000元,2022年、2023年每斤玉米出售价格分别为1.17元、0.93元,耕种净利润为9250元、3250元(未剔除融资费),2023年承包土地经营净利润较上一年每公顷降低6000元。二是土地流转价格有所下降。粮食市场行情下行,最直观的影响是土地流转价格的下降。经了解,去年春耕土地流转价一般在1.4-1.5万元/公顷,最高的有1.65-1.7万元/公顷,年初以来多数地区土地流转还未定价,部分地区出价一般在1.1-1.2万元/公顷,一些因地势和位置等因素不佳的耕地流转价格可能更低。三是化肥价格回落。化肥作为主要春耕生产资料,前些年一直呈上涨趋势,今年因国际形势等影响,价格回落。经了解,2022、2023两年化肥价格在3500元/吨左右,今年2800-3000元/吨,降幅近20%。种子、农药价格下降在百十来块左右,降幅不大。

农业主体生产成本上升,有效担保物不足问题仍亟待解决。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农机折旧快、土地承包经营费用上涨的问题,普遍缺乏有效担保物,达不到银行贷款的准入条件,需要以高质量抵押物作为担保,只有少部分高质量合作社才能进入该体系。如何有效解决农业主体各不相同的融资需求、有效匹配信贷产品满足农户切实需要仍是一大问题。

农业保险覆盖风险能力有待提升,保险费率较高。经了解,投保商业性玉米收入险每公顷保费900元至1200元左右,最高赔付额2.4万元;投保政策性玉米完全成本险的,每公顷保费196.88元,最高赔付额11250元,但不能覆盖所有经营风险。一般来说,小农户、规模种植主体因费率仍然选择投保政策险较多,多数农户反映理赔金额不足。

经多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走访、座谈,农户普遍认为商业保险费用高,增加种植成本。梨树联社通过多次组织召开银保企见面会,商议保费标准,但始终未达成一致。农业保险参保积极性不高,赔付时间长,理赔金额不确定都是影响保险机构拒绝理赔现象的主要原因。

土地流转难度大。近些年种粮大户发展势头好,发展种粮大户是趋势,目前还存在土地连片流转难、难签订长期合同等问题。同时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虽然梨树县为种植大县,但单个农户种植面积小,加上种植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农户不愿意耕种。加上青年劳动力常年都在外务工不愿在家务农,导致劳动力不足,种植积极性下降。

信贷需求匹配不够。从现有调查情况来看,各家银行在对农户发放贷款均偏向小额分散的原则,且农户担保品较少,对信用好的农户发放纯信用贷款,额度多在几千元至几十万元之间,农户除了需要购买种子化肥农药,还有农机等需求,在缺乏担保物情况下,信用授信额度远远不够,资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政策建议

建议政府出台保险补贴政策。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的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主产省、县全覆盖。建议能够结合梨树县多年自然条件和粮价曲线等指标,对农业生产经营者落实保险补贴或者保险费率下降政策,以降低融资成本和种植成本。

建议政府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涉农贷款产品在响应国家惠农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也高度依赖于市场。市场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对银行信贷产品业务开展和农户备春耕影响较大。面对土地价格的高速增长,建议国家健全相关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让种粮农民有钱挣。给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支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普惠金融服务方面营造一个更为健康的环境。

切实推进县域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良好的信贷环境、营商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信用体系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建议可以由人民银行四平市分行牵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形式,真正建立起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保证各个单位之间信息互通,信用共享,打破“数据孤岛”束缚,降低社会信用成本,为银行机构创新满足各个生产者痛点的信贷产品创造一个良性空间,降低试错成本。

引导机构合规稳健经营,推动宏观审慎评估达标。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推动金融机构能够尽快实现宏观审慎评估全面达标。一是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二是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健全内控合规机制建设,真正做到以合规经营为抓手,强化信贷业务关键环节风险控制;三是根据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科学有效内控机制,尽快补齐业务管理制度滞后于新形势发展的短板。

完善支农信贷管理机制,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一是适当提高农业贷款授信额度,最大限度满足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授信额分类指导,提高基层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积极推行大额农贷,满足农业生产合理贷款需求。二是因户制宜,适当延长支农贷款期限,使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一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三是通过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在时间节点上,弥补信贷规划政策的不足,保证在春耕备耕期间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春耕备耕顺利进行。

全面加强涉农金融服务,合理确定涉农信贷利率水平。各涉农金融机构应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贷投放力度,保证备春耕生产资金需求。合理确定农贷利率。较高的贷款利率不利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涉农金融机构应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较低的利润率,摒弃“一浮到顶”的做法,将农户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控制在合理水平,让利于民,注重培育农村信贷市场,最终实现涉农金融机构、农民双赢。要拓宽支农的渠道和方式,主动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加大对科技型农村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四平市分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