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骨圣”方先之创办“骨科黄埔军校”(图)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天津日报

睦南道上名医故居众多,其中,坐落于睦南道109号的方先之故居颇具特色。

这是一座英式摩登风格的二层别墅,始建于1942年,外观简洁明快,在别墅二楼之上是红色顶棚的阁楼,在睦南道整体呈现灰色调的建筑群中,像是一只卓然出群的丹顶鹤,令人眼前一亮。别墅主体为砖木结构,外墙为白色混水砂石罩面,其间点缀着不规则的水平向琉缸砖,别具特色。硫缸砖是天津独有的建筑材料,据说20世纪初天津青龙潭(今水上公园)一带的某个砖窑厂在烧砖时烧过了火候,制成的砖外表凹凸不平,成了疙瘩砖很难销售出去。其时,正在意大利工部局工程处工作的鲍乃弟发现这种砖不但比耐火砖更为坚硬,而且还有隔潮的特性,便将这批“废料”全部买下来用于“疙瘩楼”的建筑,开创了将硫缸砖作为建材的先河。后来五大道的不少建筑都以硫缸砖作为建筑外立面建材,物美价廉的同时还增加了建筑外立面的肌理感,形成了天津小洋楼建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方先之故居外墙错落有致的硫缸砖,也彰显着这座安静洋楼主人的不同寻常。

方先之(1906—1968)是中国骨科先驱、中国骨科医学奠基人、有“骨圣”之称。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分社副主委,天津骨科医院院长。

1906年2月24日,方先之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28年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读。当时协和医学院为中国最高医学学府,素以高质量闻名,每届仅二三十名学生。方先之经过8年的严格训练,最终以优异成绩完成全部医学基础及临床课程。毕业后,方先之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讲师,深受各级医师拥护及尊敬。1938年,为继续深造,方先之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骨科学习,学成归国后应邀加入北平协和医学院担任教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平协和医学院被迫关闭。1942年,北平协和医院被日寇侵占,方先之断然拒绝为日寇工作。随后,方先之与金显宅、卞万年、卞学鉴、王志宜、关颂凯、林景奎等名医一同移居天津,共同开办“恩光医院”。1942年春,在天津士绅雍剑秋支持下,方先之、张纪正、柯应夔、邓家栋等名医又租用雍氏名下的西湖饭店设立天和医院,意为天津的协和。天和医院于1942年7月1日开业,方先之负责骨科,兼看外科。此后,方先之又在天津士绅周学熙等人的帮助下成立了天津骨科医院。由于方先之医术高超,短短几年内就在天津颇负盛名。天津解放后,方先之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精神焕发地把全部精力倾注于骨科医疗事业。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方先之参加了首批抗美援朝医疗队,奔赴前线救护伤员。在前线对伤员的救治中,方先之发现伤员中很多不应该残的残了,不应该截肢的截肢了,他感到新中国培养骨科专业人才刻不容缓。为了培养骨科人才,1952年,方先之联合同道向卫生部申请成立骨科医师进修班。1953年,卫生部委托方先之在天津创办了骨科高级医师进修班。方先之教授亲自制订教学计划,编写讲义,亲自授课。从1953年至1968年,方先之授课的骨科医师进修班共办了15期,每期40人,为国家培养了600多名骨科专业人才,这些学员日后均成为各地骨科临床技术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进修班的卓著成绩,受到高教部和卫生部的表彰。天津医院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骨科医生的摇篮和“骨科的黄埔军校”。

方先之尊重科学、严谨治学,在学术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他研究制定了系统的学科建设管理体系,为发展中国的骨科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方先之在骨关节结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骨肿瘤分类等方面均有建树。他还是第一个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医务界同行的学者。1951年,他首创治疗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他对骨肿瘤提出的分类方法,被称为“方式分类法”;他在全国首创“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手术疗法,使关节骨折的治愈率与功能恢复率大为提高。从1958年开始,天津医院的骨科医务人员,在方先之率领下组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研究小组,将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方法与传统中医正骨相结合,并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经验在全国迅速推广。方先之领衔编辑出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总结了中国传统骨科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的临床基础,书中归纳治疗骨折的四大原则至今仍是骨科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是中国乃至世界骨科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1968年6月29日,方先之因患肝癌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病逝,时年62岁。就在方先之病逝的这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怀抱婴儿急匆匆跑进天津骨科医院门诊大厅,他说自己是从云南慕名来天津请“骨圣”方先之医生抢救自己病危的孩子的。当这名男子听说方先之就在这一天已经去世时,他顿时号啕大哭,悲恸的哭声在门诊大厅里久久回荡……

如今,睦南道109号已是某单位办公用房,但“骨圣”方先之的事迹仍被大家铭记。

系列文章《小楼春秋》2023年4月11日开始刊发,至此100篇文章全部刊发完毕。——编者

●《小楼春秋》解说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尚克强:

每次手术之前,方先之都要查那个手术部位的图谱,按说他协和毕业,美国州立大学医学博士,有那么多的经验还用得着看这些吗?我接触过一位老医生,他说看方先之的手术,就像看一个艺术作品一样,下刀非常精准,出血非常少,而且伤口很小。他很替病人着想,那时候没有空调,夏天做手术的时候病人很遭罪,而且对伤口也不好,每到盛暑的时候有手术,他就破例要求手术六点半开始。(节选,有改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