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9年前,她成为中国首个冷冻人

上游新闻

关注

□陈显涪

她是我国第一个冷冻人,卖住房花75万元冷冻头颅,计划2065年复活;她还是“雨果奖”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流浪地球》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她就是重庆女作家杜虹。

你觉得她有成功的可能吗?虽然科学的探索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作为朋友,我相信她一定能复活!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泪水已经打湿了我的衣襟。事情已经过去了近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10年算不上一朵浪花,可这朵浪花一直在我心海里翻腾,让人心潮难平。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文友杜虹!

我当红娘为她介绍男朋友

杜虹是重庆出版集团的高级编审,喜欢写儿童文学,她的工作也主要是编辑儿童文学和科幻小说方面的书籍。

多年来,我和妹妹同在《重庆日报》当记者和编辑。与杜虹的相识,严格说来是靠妹妹的牵线搭桥。当年,像我这样的文学青年,主要靠函授教学“充电”,妹妹与杜虹是函授班同学,因年龄、经历和工作有相似之处,又同是文学青年,所以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杜虹当时已是大龄青年,妹妹很为她着急,便四处托人为她介绍对象,要求我也留意为她物色一个帅哥。不久,我在作者群中发现了一个文学青年,此人是外地人,在重庆打工,很有才华,戴着眼镜,看上去挺斯文的。征得文学青年的同意,我便与杜虹约定了双方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那时的我每天在外采访,回报社后第一件事就是忙着写稿,几乎没有时间去关心他们见面是否满意。没想到,后来他们竟然成了夫妻。可惜,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几年便结束了。

杜虹是一个很聪明且能力很强的编辑,在重庆出版集团是出了名的工作狂。离婚后,她一人带着女儿过。

医院检验报告打破平静生活

杜虹1955年出生在重庆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母亲和外婆都是老师,父亲在一家农场工作。在她4岁时,父母便离婚了,单亲家庭长大的她性情倔强。同时,从小就展示出过人的天赋和文学素养。

只有刻苦读书,才可能取得人生的进步,杜虹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在别人玩耍的时候,她一人专心苦读。她爱生命、爱自然,爱着世界上一切的美好事物。24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她强忍悲痛处理好母亲后事,依然刻苦学习。1977年高考恢复,杜虹顺利考上大学。此后,她继续努力写作,发表了很多作品,有的作品还被选入小学生读本。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教师。她用文字记录生活,并向出版社投稿。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几年后,她调到重庆出版集团工作,成为了一名编辑,之后的岁月里,她一边编辑出版别人的书籍,一边自己创作,她写的儿童文学和科普文学斩获了不少奖项,同时还是获“雨果奖”的科幻作品《三体》的编审。《三体》是系列小说,后来火爆的《流浪地球》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离异后,她一人带着女儿生活。然而,平静的生活被医院的一纸检验报告打得七零八落,她被查出患有癌症,且是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当时已根本无法做手术。女儿很有孝心,也很懂事,陪着杜虹走遍了京城所有的大医院,得到的是同一个结果:无法手术。

她为什么要选择冷冻自己?

在我们的交往中,她曾说过这样的两段话,一是:人是一个很复杂的生命现象;二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不过就是一个少毛或无毛的直立行走的动物。可是在我看来,人的生命是一封不知从哪里发出,再发向哪里的电子邮件。

当然,杜虹的这些话,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大理解,甚至认为她本身的举动会不会就是一部科幻小说?但是后来,我终于理解了她把自己冷冻起来的惊人之举。

杜虹生前编辑出版过不少科幻小说。她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冷冻自己的人在美国。在很多科幻小说中,都写到了冷冻人的故事,因此她相信,冷冻自己是可行的。难能可贵的是,她竟然愿意拿自己来做科学试验品。在她看来,冷冻自己好比动物冬眠,在冷冻的那一刻,等于按下了生命的暂停键,春暖花开的时节,就会自然而然地醒来。

杜虹说,如今没人再苦苦寻找长生之药,更多的是选择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寻找生命延续的秘密,她就是要这样用自己的生命去探索。

一门新兴技术的崛起,再一次激励杜虹想要延长寿命的愿望,那就是人体冷冻。人体冷冻主要是通过将人体用液态氮低温冷冻起来的方法,保持人体的组织细胞正常,并期待有朝一日,技术发展突破,可以将冷冻人进行复活。

这项技术早在1967年就被应用了,第一位被冷冻的人是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贝德福发现自己患有肾癌且已不可治愈,于是便勇敢地做了全世界第一个被冷冻的人。当时预计,50年后可以发现治疗癌症的方法,可时至今日医学仍未取得突破,解冻工作也一直无法进行。

当杜虹从媒体上知道,冷冻人技术慢慢发展,世界上已有几百个冷冻人存在。于是,她在和家人商量之后下定决心:成为中国脑部冷冻第一人!

《飞雪迎春》成为她编审绝唱

《飞雪迎春》是我退休后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其实构思了很长时间。记得那是2000年左右,在与杜虹的一次聚会中,我谈了这个想法。杜虹很支持我的这个想法。

当时,我只是一个普通记者,离作家还有不小的距离。天天写的是新闻报道,要想写小说,无人指点是很难成功的。杜虹给我出了不少的主意,我记得她说过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写小说最重要是思想和语言。她还说,思想其实就是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感受和思索。

其实老实说,最初我对写小说是没有多少信心的,是杜虹的那一句话,使得我的信心倍增,她说:“好好写,到时候我是你的第一个读者。”也就是说,她愿意当我小说的编审。

2014年,我的长篇小说《飞雪迎春》终于杀青。那时,我已知道杜虹在危病中,不大好意思再去打扰她。谁知道她从我妹妹那儿知道了这事,就打电话过来要我把稿子传给她。

没有想到,她在看完我的稿子不久之后,就离开了人世。我的这本《飞雪迎春》,成了她编审生涯的绝唱。

她在编审意见中说:“稿子的主题,写作,语言,都有独到之处,建议删减到30万字左右,可以出版。”我收到她的编辑意见仅几天之后,她就离开了人世。

求生意愿选择挑战“生死逆转”

2015年5月30日下午5时许,杜虹进入弥留之际。隔壁房间,两名美国外科医生为这一时刻已待命12天。

被确诊胰腺癌后,杜虹的女儿辗转联系到美国一家专门从事人体冷冻的科研机构,想要在母亲去世后,将她的大脑冷冻,以期未来医学可以再造身体时,好让母亲头部解冻,复活过来。

为此,女儿为母亲缴纳了12万美元的手术费,那是变卖住房的钱,孝心可鉴呀。

2015年5月19日,杜虹的身体眼看着已走向最后阶段,女儿赶紧通知了美国的科研机构。随后,这家科研机构的医生立即动身赶往我国,开始部署手术事项。5月30日清晨,两名美国医生带着药品和仪器赶到医院,严阵以待。

5月30日下午5时40分,杜虹平静离开人世。美国医生在第一时间往杜虹体内注射了抗凝剂和抗菌药物等,并将按压心脏的设备连接上,以保证血液能在人体内继续循环。随后,医生将杜虹装入一个特制的低温木棺中,运至另一处具备手术条件的地方,对其实施冰冻手术。这个手术,既要让人体脱水,以保护液代替水分,还要将替换血液的保护液通过颈总动脉和总静脉输入人体。紧接着,就是以同样的程序替换头部残留的血液。

整个过程持续四个多小时,而且还需要在接近0摄氏度的条件下完成。手术完成后,医生会使用干冰继续给遗体降温,将遗体封存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的冰棺,运至洛杉矶总部。此后,杜虹的头部将被保存在另一个特殊容器中,那个容器里装着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

据这家人体冷冻机构的科学家估计,大约50年后,也就是2065年时,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解冻杜虹的头部,再造身体,让她复活了。

事实上,杜虹不是我国唯一实施人体冷冻术的人。2015年,山东女子展文莲因患肺癌,被死亡阴影笼罩,就多方查寻能让自己活下去的方法,两年后她也选择了人体冷冻。

61岁的杜虹生命走到了尽头,但她的“重生”之路也正式开启。她相信,自己只是睡上一觉,一定会有醒过来的一天。求生意愿强烈的她,选择了挑战这种“生死逆转”。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希望,但未来冷冻人是否真的能成功复活,却一直存在争论。生命的周而复始,自有其意义和规律,人类要想逆势而为,显然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