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过年打针吃药不吉利?七旬老人停药后昏迷进医院

上游新闻

关注

“过年打针吃药不吉利,不然一年都要抱着药罐子。”家住重庆市九龙坡区的72岁老人唐婆婆(化名)患有Ⅱ型尿病,需要每天打针吃药。可她因为轻信这个说法,从大年三十团年饭前(2月9日下午)开始停药,还在春节期间不控制饮食,结果大年初二(2月11日)晚饭后晕倒后昏迷,被紧急送往了医院,确诊为高血糖高渗性昏迷以及酮症酸中毒。

幸亏经过了医院的抢救和治疗,唐婆婆已经转危为安,出院前她表示:“再也不敢为了讨吉利就停药了!”2月21日,记者采访了唐婆婆的主治医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的王弘妍医生以及唐婆婆的家属。

糖友讨吉利

正月擅自停药后昏迷

据唐婆婆的女儿介绍:唐婆婆是一名“老糖友”,已经确诊Ⅱ型糖尿病10年,现在每天早晚都要注射18个单位的门冬30胰岛素,同时午饭和晚饭前各吃一片二甲双胍缓释片(降糖药)。

长期打针吃药,今年春节唐婆婆决定按照“老辈子”说法,不打针不吃药讨个吉利,也没有控制饮食。“婆婆说她70多岁了,不如趁着能吃多吃点。过年期间吃了沙琪玛、烧白、莲藕排骨汤等食物,还喝了橙汁、花生浆。”唐婆婆孙子说道。

吃了大量高糖分的食物,又没外出散步降糖,结果大年初二(2月11日)晚饭后,唐婆婆就出事了——饭后不久她就晕倒在地、意识不清,还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的危急情况。

据王弘妍医生透露:“按照120的接诊记录,当时接到患者(唐婆婆)的时候,已经呼之不应,而且血糖仪测不出血糖(血糖值大于33.3mmol/L),于是马上送到了附近的一家医院抢救。可经过抢救后患者意识没有好转,于是初三(2月12日)上午,转到了我们医院进行后续治疗。我在初步检查中发现她虽然已经注射了胰岛素,但静脉血糖仍高达17.6mmol/L,还有高血压(血压为184/87mmHg),刺激眼眶等身体敏感部位,发现疼痛刺激反馈很弱。”

经过治疗,唐婆婆恢复了神志,出院前血糖也恢复了正常。在得知自己因任性住院,老伴、女儿、孙子等家属都到医院陪护后,唐婆婆也是后悔不已:“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停药了,这下搞得全家人年都过不好。”

就唐婆婆这种因过年不吃药晕倒的情况,王弘妍医生坦言:“我问了家里的长辈,过去‘老辈子’是有这种说法。没想到都2024年了,还有人相信。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谨遵医嘱、按时打针吃药是非常重要的!”

做病情交流

糖友万莫私自调整药物

在采访的最后,王弘妍医生也结合接诊的情况,对“老糖友”进行了安全提醒,她说,很多“老糖友”喜欢做病情交流,互相推荐自己吃了觉得好的药,殊不知私自调整药物是很危险的!“老年患者降糖药物选择要兼顾年龄、胰岛功能、肝肾功能、心脏等多方面情况,部分降糖药效果好,但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较大危害,使用起来后患无穷。”此外,王弘妍医生指出,“老糖友”不仅要监测血糖、定期到医院随访,还要注意及时更换打胰岛素的注射针头。很多血糖控制极差的糖尿病患者,仔细问诊后发现都是多次使用同一针头,结果针头弯了导致注射胰岛素剂量不准确、感染风险增加、注射疼痛显著、断针几率增加等。最后老年人记忆力不好,特别是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一定要有亲友帮忙记录打针、吃药,忘记或重复注射胰岛素都容易发生危险!“患者遇到重复注射、剂量较大的情况,一定要马上吃东西,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并根据身体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王弘妍医生说。

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加载中...